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专题调研
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的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7-4-24 9:43:07发布人:zwq


 
     哈尔滨市老科协特约老专家

哈尔滨市专顾委委员               于江波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邹春燕


一、哈尔滨新区建设在对俄开放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是国家一系列振兴东北政策中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东北地区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和平台,更是国家 “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作为被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在经贸、投资、科技、文化、旅游、金融、会展等多个领域对俄合作优势突出,为我市乃至我省搭建了对俄合作新平台。同时哈尔滨新区将促进对俄大项目对接、搭建高水平的对俄合作平台、尝试多元化的对俄合作模式,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哈尔滨市对俄合作中心城市作用,引领和提高对俄开放合作水平和层次,而且能够为我省申建中俄自由贸易区提供助力。

二、哈尔滨新区建设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的基础

国家同意批复设立哈尔滨新区的另一重要依据是看重哈尔滨本身具有的物流、产业、科技、人才以及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条件,能够成为东北再振兴的强大引擎和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交通物流方面,哈尔滨市已建立航空、铁路、国际陆海联运等空中、地面多种交通方式与俄罗斯及东北亚国家保持畅达联通,形成了放射型交通运输网。在产业基础方面,域内汇集了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和我市主要现代化产业基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同时,这里科技创新资源富集,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技术创新中心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目前,哈尔滨市与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在内的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俄罗斯是哈尔滨与外国建立友城最多的国家。依靠地缘优势,哈尔滨市与俄罗斯的人员往来频繁,每年来哈的俄罗斯游客络绎不绝。

三、把哈尔滨新区打造成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的功能设计

(一)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

哈尔滨新区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制度的先进性、政策的开放性、体制机制的创新性,要敢于先行先试,探索能够激发企业发展潜力的政策措施,可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试验活动将新区“试验田”功能凸显出来:第一,在新区内率先实施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关系、提高效率,增强政府服务职能,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宽松的宏观环境;第二,积极尝试对俄合作新机制,经过实践验证再逐步向区外铺开;第三,在吸引投资、金融创新、进出境监管等方面实现区内、区外的差别化管理。

(二)中俄产业项目对接的示范区

产业合作是中俄重要的合作领域,哈尔滨新区要把推动产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利用好国家、省、市的政策红利以及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技术支撑等要素资源方面的优势,积极推动中俄产业项目对接,加强双方的大项目合作。要多渠道传递中俄双方企业的项目信息,在项目洽谈、协议签署、项目审批以及咨询、法律等多个环节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打造中俄产业项目对接的示范区。

(三)对外开放合作的平台

哈尔滨新区在中俄经贸合作、实施区域开放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向北”的开放中,哈尔滨新区可以紧密联系俄罗斯,积极开拓东北亚,集中优势产业、技术、人才资源打造一个新的对外交往和展示的平台。以哈尔滨新区为依托从推进中俄园区合作做起,逐步向建设跨境经济带发展,再向支撑东北亚多边合作迈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渐扩大影响力,向自由贸易区的高级形式发展。

(四)多元化平台支持下的载体功能

哈尔滨新区打造承载区最为重要的是提升载体功能,既要承载本市的对俄合作,又能支撑起东北地区的对俄高端合作,成为我国对俄开放与交往的高地和示范区域。哈尔滨新区需要搭建多个功能性强大的对俄合作平台,其中包括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行政综合性服务平台、金融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以及网络会展平台(互联网上的“一带一路”)等等。

(五)产业、智力资源的集聚功能

为破除发展的机制障碍,打造更加利于企业经营的软硬环境,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新区建设给予支持,同时配以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优质多元的平台服务、绿色宜居的生活环境等措施,将新区打造成为区域内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生态宜居的示范区。这样在哈尔滨新区发展中将产生吸引周边优质资源和经济活动向区内集中的向心力,通过对区域内产业、技术、人才的集聚效应,使新区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实力越来越强,形成带动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六)生态宜居功能

绿色发展是哈尔滨新区建设的重要理念。新区建设需要产城融合,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城市化建设,突出绿色、环保、宜居特色,使新区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良好的生态城区建设为开展经济活动和对外产业合作可以提供重要的配套支撑,有利于在重要承载区内打造自然、文化、经济发展融为一体的城市氛围,增强重要承载区的发展活力。

四、哈尔滨新区承载中俄全面合作的重点领域

(一)跨境加工产业。协同建立集保税加工、产品研发、仓储物流、展示交易、金融服务等于一体的对俄跨境加工产业基地。开展针对俄罗斯跨境产品的加工增值活动,构建跨国产业链。

(二)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在航空装备制造、汽车、海洋工程装备、燃气轮机、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先进轨道装备及关键部件、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开展同俄罗斯合作,引进和利用俄罗斯的先进技术推进哈尔滨市在部分装备制造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开拓电子信息制造、下一代信息网络、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对俄合作,共同建立基于大数据处理和储存的云计算平台。重点加快对俄电商发展,打造中俄电子商务云数据中心和运营中心,积极推动支撑平台、应用中心以及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的配套建设,实现对俄电子商务相关行业在哈尔滨新区的集聚发展。

(四)新材料产业。在新区内打造高新技术、高端产业、高知识汇聚的中俄新材料产业园区。吸引俄罗斯的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企业进驻园区,加快与科技新城的产学研相融合,建立区内区外配套支撑、跨界融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五)生物医药产业。与俄罗斯企业合作生产适合俄市场的生物医药产品,并加强同俄罗斯在高技术含量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联合研究,建立研发中心,开发新药;另一方面引进俄罗斯医药企业先进的技术,通过建立中试基地,加强资金和设备等配套设施支撑,加快其产业化发展。

(六)特色服务业。一是文化+旅游业。利用新区内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展对俄合作。将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使文化更具活力,使旅游更具魅力。“文化+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可以成为吸引俄罗斯客商和外国投资者的城市名片。二是医疗健康产业。积极发展中医治疗与康复产业对俄合作,建立对俄医疗、保健、康复、养老的综合性健康产业基地。

(七)教育与人才培养。建立中俄联合人才培养和培训中心,聘请我省和俄罗斯相关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学者作为中心的特聘教授和兼职教师,在开展合作项目研究的同时,承担教育和培训基础性人才的重任。

五、推动哈尔滨新区建设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建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

哈尔滨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力,因此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新区打造重要承载区的重点工作。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破除老体制的束缚,按照国际化、现代化的思路来建设哈尔滨新区。首先要改革投融资机制,在积极引进外资银行的同时,整合本地金融市场,引导金融机构为中俄大项目提供资金融通。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使资金、技术、原材料、人才等要素主要依靠市场配置,提高市场化程度。第三,创新新区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增强政府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二)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助推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建设

在哈尔滨新区批复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为新区对俄合作提档升级提供了“立体支撑”。哈尔滨新区打造重要承载区要配合好东北再振兴的战略实施机遇,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引导产业发展,为重要承载区建设做好基础性配套支持。借助哈尔滨新区被列入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强文化、旅游、医疗健康、金融等服务领域对俄合作,推动实现现代服务业在新区内聚集发展。积极推动哈尔滨新区与哈长城市群的互动发展,利用“双核一轴两带”中各城市和经济带的承载和支撑能力,协同合作,提升哈尔滨新区对俄合作水平。同时,要促进与哈尔滨综合保税区以及临空经济区的协同与配合,建立重要承载区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环节的支撑体系。

(三)加快产业融合,促进集群化发展

产业合作是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搭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中俄产业对接更是新区打造重要承载区的重中之重。首先,做好产业基础性配套建设。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政策利好下,争取国家政策性投资,改善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条件,畅通新区与东北地区以及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的运输通道。探索新的经营与管理模式,鼓励PPP、ABS、TOT等多种形式的投融资方式在新区内尝试性运作,实现区域内基础设施的高效运营。其次,借鉴浦东新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采取重点地区集聚特色和整个区域全面发展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金融、物流、信息、商务等服务业在新区内快速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在一个特定区间上实现产业融合与集群式发展。再次,重点规划建设对俄跨境加工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健康等功能区,功能区内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进行投资引导,形成互动合作。

(四)依靠新区产业、平台优势,提高对俄项目合作水平

哈尔滨新区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还要在引进和承载中俄合作重大项目方面投入更多精力。整合当前对俄合作项目,对于科技含量高、前景好的项目可考虑进驻相应的功能区中,对于项目的选择,要严格按照科技水平和领域与新区建设方案相符的原则,提高门槛要求,兼顾产业技术进步与生态和谐。加强吸引俄罗斯企业投资,注重引资的质量和项目本身的潜在带动力和影响力,扩大示范效应。同时,设计与俄罗斯的重点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研发合作,共同突破国际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以项目为纽带,密切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中俄科学家也可利用新区内的研发基地,为涉俄企业服务,满足企业在生产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的需要。

(五)做好先期准备,支撑我省申建中俄自贸区

建设哈尔滨新区要按照面向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方向努力,在重要承载区的规划建设中体现前瞻性。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与备案管理模式,降低外资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提升对俄经贸合作水平和质量,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推进贸易监管和投资管理的制度创新,加强双方海关等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便利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通关模式。深化金融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为推动建设中俄自贸区做好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