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专题调研
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2016年重点关注八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6-2-26 9:22:04发布人:trf


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2016年重点关注八大问题

 

《中国智库》消息  2252016年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在会上作了题为《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奋力开创政策咨询研究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

对于2016年政策咨询工作需要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问题,李伟强调了八个方面:

一是关于宏观经济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李伟提出,要看清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必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主要表现为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重大变化而做出及时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既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针对近几年需求管理政策边际效果递减的务实选择。供给侧政策倾向主张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干预、降低税收,在制度上减少限制,注重结构调整,关注中长期目标;需求侧政策倾向主张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公共品供给、扩大需求、政府干预,在制度上加强对经济的管制,更注重总量调整,关注中短期目标。在实践中,各国在特定经济制度和国际分工背景下,往往以问题为导向,制定适当的供给侧政策或需求侧政策。

李伟认为,就我国当前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供需矛盾和结构失衡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但是,也要注意不要把供给侧结构改革泛化,要把供给侧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与相配套的政策调整区别开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内涵区别开来,与具体产品的升级换代区别开来。具体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着力推动供给侧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提质,增强供给对需求变动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今年的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既包括体制机制改革内容,也包括很多政策调整内容。

李伟认为,2016年,我国经济处在转型再平衡的关键期,预计投资增速将继续下行,并进入个位数增长时代;出口在保持市场份额不下降的同时,有望出现微幅正增长;消费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增速继续超过投资。同时,仍面临工业通缩、企业效益下滑、资本外流、债务违约增加、潜在失业风险增大等突出挑战。总体看,若能紧紧抓住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保持总需求适度扩张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仍有条件争取6.5%以上的增长,努力实现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二是关于2016年的国际经济走势。李伟认为,2016年全球经济发展的风险增高,变数加大。美元升值导致的资本外流和油价低迷导致的出口收入下降,可能对新兴经济体形成双重打击,拖累全球经济,本币贬值预期加强会引发资产抛售潮,冲击金融市场,还会加重企业的外债偿债负担,引发企业破产,从而诱发金融及经济危机,甚至引爆地缘政治冲突。这种风险在今年年初已经有所显现。2016年我国要把握好资本账户开放的节奏,实现人民币汇率的有序调整,稳定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这有助于稳定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需要关注今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风险是,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复苏可能都不够稳固。

三是关于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李伟表示,针对化解产能过剩这个老问题,政府对这个问题一直高度重视,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去年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去产能作为2016年五大任务之一。最近,国务院研究出台关于钢铁和煤炭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脱困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不少化解产能的政策措施,但是,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例如,第一,什么是管用的的退出政策。针对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如企业退出后大量的债务损失要由谁来承担?如何让银行有积极性核销债务?政府要不要承担一部分债务损失?等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化解产能过剩的目标问题。化解过剩产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比较准确地判断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十三五期间煤炭需求量、钢铁需求量的变化趋势,对判断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至关重要。第三,哪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需要政府推动,哪些行业可以依靠市场化解。现在产能过剩的行业很多,钢铁、水泥、石化、电解铝、煤炭、船舶、汽车、平板玻璃等等,如果都靠政府亲力亲为,既不必要,也不可能。要仔细分析不同产能过剩行业的特征,看看哪些行业应该由政府参与化解产能,哪些行业可以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化解产能过剩。

四是关于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主要风险。李伟认为,金融风险是今明两年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金融领域值得关注的风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银行体系风险压力巨大。实体经济杠杆率仍在大幅上升,但经营效益仍在下滑,部分企业只能依靠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维持经营。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恶化。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农信社信贷风险突出。今明两年,随着去杠杆去产能去库存的推进,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将更加严峻,风险有可能更为集中。

外汇市场和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不容小觑。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增加,经济主体持汇、囤汇和外币负债去杠杆化意愿增强,资本流出压力上升。今年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出的主要因素: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可能导致资本继续回流美国;境内主体资产全球化配置趋势也越发明显,企业海外投资步伐加快等。

 

民间金融风险快速上升。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各类理财公司、P2P网络借贷平台等有组织的民间金融,由于经营不规范、监管职责不清等原因,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违约风险陆续暴露。尤其是P2P网络借贷平台卷款跑路事件频发。民间金融涉众性强、地域范围广、风险积聚快,极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同时也加大了向正规金融体系传导的可能性。

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风险是风险防范中的难点。随着金融综合化经营不断推进以及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风险极易在不同市场、行业以及机构间传递,引发连锁反应和叠加冲击。

五是关于房地产去库存及化解潜在风险。李伟提出,目前,我国房地产去库存任务相当艰巨。在总体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更为明显。还应注意的是,在商品房库存结构中,除住宅之外,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的库存也占较大比重。在去库存压力和难度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必须高度关注两大问题和风险隐患:一方面,201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幅很可能会出现负增长。另一方面,要防止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和去库存压力加大,导致金融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增大。李伟指出,2016年,面对去库存的艰巨任务,政策咨询研究机构需要密切跟踪分析和研判经济形势,关注全国和本地区去库存的动态和出现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精准政策建议,及时化解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房地产去库存的各项举措能够比较顺利地落实。

六是关于发挥好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李伟认为,完善社会政策体系,是保障民生、防范社会风险、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高度重视社会领域的相关政策研究。

     首先,要注重研究就业风险防范问题。要加强就业监测与分析,为就业政策调整完善提供依据。同时,针对局部区域、行业的风险,做好包括破产关闭企业员工相关权益保护、就业困难人群再就业安置以及基本生活保障等预案和政策储备。

其次,要注重研究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完善问题。未来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强化城乡低保为核心的社会保护体系,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安全,注重精准扶贫。要加快推进养老、医疗等领域的制度整合,完善管理,更好发挥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公平的功能。针对养老、医疗领域的收支不平衡压力,要通过逐步提高统筹层级、完善精算平衡和待遇调整机制、开源和节流并举等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予以解决。

再次,针对快速城镇化,加强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研究。受户籍制度特别是依附于户籍制度的公共服务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我国城镇化存在不彻底及由此导致的城市内二元结构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突出,必须加快解决。最关键的是要改革公共服务体制,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权益,让他们在城镇安家落户,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最后,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伴随着老龄化加速,我国的养老服务压力与日俱增,必须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七是关于构建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李伟表示,通过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尽快从拼投入、拼资源、拼环境式增长,转向以提升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的集约高效式发展,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为此,需要深入反思我国长期实行的增产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充分借鉴与我国具有相同农业资源禀赋的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政策转型的经验教训,尽快构建符合我国发展阶段和国际贸易规则、以提高竞争力为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

     李伟提出,以农业政策转型引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找准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的基础竞争力;二是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的非价格竞争力;三是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的供应链竞争力;四是如何提升我国农业的政策竞争力。

       八是关于把创新作为培育新增长动力的根本途径。李伟认为,在新常态下,必须把创新作为培育新增长动力的根本途径。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创新创业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比如,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提高,创新主体地位增强;更多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利用全球资源进行开放创新;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有所领先等。但是,推动创新发展的新动能还在萌芽阶段,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制约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

        为此,李伟提出,第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创新发展,增强改革的定力和信心;第二,实现创新发展要有新理念、新政策;第三,要夯实创新发展的根基;第四,要抓住创新环境方面的关键问题,集中精力,重点突破;第五,要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