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2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23-9-4 9:27:54发布人:zwq

  提升全社会创造活力,打造创新引领之都的对策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

  哈尔滨市老科协特约老专家   罗 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哈尔滨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打造“七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其中把“打造创新引领之都”放在首位,说明我市新一届领导集体按照国家战略的要求,把创新摆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打造创新引领之都是未来五年哈尔滨市的重大发展战略,也为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六个龙江”战略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提升全社会创造活力,打造创新引领之都的优势与问题

  (一)打造创新引领之都的基础优势

  我市现有高等院校48所、两院院士39名、科研人员4.6万名、在校大学生70余万人,有哈工大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国家大科学工程和机器人技术与系统等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7个、技术创新中心72个,中船重工703所、哈兽研所、焊接所等科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二)提升全社会创造活力的三大制约因素

  1、对创新意义的认识不到位。传统文化“求稳安逸”的心态和经济发展追求“速度数量”的偏好,导致对创新的作用和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从而阻碍了创新积极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创新资源整合不充分。对高校、科研院所这些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仍显不足,还未形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创新和产业化的互动机制;整合创新要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不完善,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成本偏高、风险偏大。

  3、创新公共政策体系尚未完全形成。部分公共科技政策带有较重的部门色彩,指导、扶持创新的配套政策体系不完善。由于公共政策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导向作用不明显,公共财政科技投入资金管理分散,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削弱了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当前科技创新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可以概括为三多三少三难即科技成果数量多,但真正创新的少;研发经费浪费多,而投入却很少;从事研发的人员数量多,而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有创新能力的却很少。三难表现为产学研结合难;科技人员静下心来搞研发难;研究项目、研究经费申请难。因此,要打造创新引领之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解决上述难题,真正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提升全社会创造活力,打造创新引领之都的对策

  (一)提升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有效方式

  1突出内外联动,全力激活经济发展新动力

  提升经济民营化水平。以全民创业为契机,大兴创业之风,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更加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开放的人才环境,鼓励自主创业,扶持本土创业,激活民间资本,引进外地资本,以投资的高增长促进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力实施“三名”工程,以打造“名企、名品、名人”为抓手,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要鼓励重点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展资产重组、资本运作、上市融资,率先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努力培育一批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市场占有率等在全国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名牌企业,以此支撑带动全市民营发展实现新的赶超。要加快推进品牌创建工程,倡导民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经营,以发展品牌经济带动资源、市场和产品的整合,着力抓好创牌工程的分类指导,力争每年培植一批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的品牌和商标。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提升企业家战略眼光和管理水平,打造高素质的企业家群体。

  2完善体制机制、发展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必须花更大的气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布局,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府管理科技事业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在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知识技术价值品牌的评估机制、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要迈出更加积极的改革步伐,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发展创新文化,其重点是要扬弃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保守意识和落后意识,大力崇尚学习、崇尚科学,大张旗鼓地鼓励创新、鼓励冒尖、尊重个性、宽容失败,允许异想天开,允许逆向思维,允许突破常规,给予科技工作者非常自由的思想空间,培育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创新才能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成为一种文化。尤其要注重到实践中去培育和发展创新文化,要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广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如果说体制机制的完善主要取决于党和政府的推动,创新文化的培育则取决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善于在具体实践中挖掘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使创新之树在群众实践的沃土中茁壮成长,使创新的源泉充分而持久地涌流,尽快形成我市有利于创新的人文环境。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强化创新引领之都的人才支撑

  我们必须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提高市民科学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一方面,切实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作用;要在全社会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发明创造蔚然成风;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使我市成为孕育创新型人才的一方沃土。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为各类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条件,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切实转变观念、完善机制,真正做到不问出身问学识、不重学历重能力、不论资格论水平、不看年龄看成果;要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越的创业平台、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较好的生活环境,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在出人才、出成果的过程中,引领和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打造创新引领之都的基本途径

  打造创新引领之都的基本途径是实施“三大战略”、构筑“四大平台”、完善“五个体系”:

  1实施“三大战略”。它包括制度创新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型区域战略,以制度创新推进城市区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战略——构筑人才高地,营造适合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平台;环境优化战略——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和区域环境,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知识环境,为企业发展创造高效、诚信的服务环境和更好的市场环境,为广大投资者提供生态优美、社会文化设施完备、商业交通配套齐全的人居环境。

  2构筑“四大平台”。即以创新型科研资源为基础,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切入点,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以鼓励自主创新为重点,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以追踪全球信息化为动力,加快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3完善“五大体系”。即完善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研究院所为依托的原始创新体系;完善以促进知识、技术转移为目标的创新服务体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以制度创新和环境建设为重点的政府宏观管理调控体系;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

  打造创新引领之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既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科教人才等资源禀赋,又有长期积蓄的产业实体、创新动能、文化底蕴等坚实基础,创新的优势十分明显。我们要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倡导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宽容失败、追求成功,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精神。培育富有激情、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使全社会充分认识自主创新的重大意义,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引领之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