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调查研究(2023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23-8-15 11:06:25发布人:zwq

尔滨市打造生物产业引领极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摘要:放眼全球,当前,以生物科技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乃至产业革命已经到来,我国洞悉生物经济对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率先布局,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生物经济”。黑龙江是最早出台发展生物经济省级规划的省份之一。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打造的生物产业引领极,积极出台并组织实施《哈尔滨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扛起省会担当,把握生物科技进步和生物产业变革新机遇,创建生物经济新基地,为全省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关键词:生物经济;创新发展;哈尔滨市;对策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的通知》精神和省老科协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工作要求,哈尔滨市老科协张丽欣会长亲自挂帅,组成调研小组,重点深入生物产业领域,开展调查研究。提出了以下建议:

2020年起,新冠肺炎疫情敲响了世界生物安全的警钟,也踩下了生物产业、生物经济发展的油门。我国积极布局发展生物经济,20225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各地积极引导地方企业向生物领域发展。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相继出台“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推进生物经济的决策部署,利用我市生物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加快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哈尔滨市打造生物产业引领极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

2020年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使世界各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技术将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生物经济的实用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国家大幅增加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把生物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意图抢占生物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在世界各国紧锣密鼓布局生物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在顶层设计上进行统筹谋划。2022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生物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

黑龙江是最早出台生物经济省级规划的省份之一,我省抢先抓早布局生物产业,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经济发展生态。作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哈尔滨市在发展生物经济方面基础完备,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先后获批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城市,具备加快发展生物经济的有利条件。以《哈尔滨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生物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加快生物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培育新主体,发展新业态,实现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为哈尔滨市未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哈尔滨市打造生物产业引领极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生物资源独特

哈尔滨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资源基础。作为农业大市,哈尔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0亿斤以上。近十年来,在“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的实施推动下,哈尔滨市落实黑土地保护示范区826万亩。得天独厚的寒地黑土资源使我市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生态优势。截止20228月,哈市林下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6.6万亩,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哈尔滨市推动生物医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教优势突出

目前全省涉及生物领域研究的高校数量超过50家。在生物领域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2 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 2个,国家二级学科博士点 3个、硕士点 11个。哈尔滨市拥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4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64个,生物科技企业孵化器76个。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后创建3个院士工作站、7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3个国家级实验室。雄厚的科技创新基础驱动产业发展的效果十分显著,我市生物领域创新能力逐年提升。

(三)应用场景丰富

我市医疗资源丰富,由北京援建的黑龙江省三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坐落在哈尔滨市,为生物医药、生物医疗等产业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哈尔滨市在基因检测和细胞疗法上提前布局,本土企业在干细胞存储应用以及基因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作为农业大市,哈尔滨在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化肥的研制和生产方面以及生物循环农业快速发展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四)产业基础雄厚

与生物经济相关的食品产业和医药产业一直是哈尔滨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哈尔滨新区专门成立了生物经济产业园。通过集群式发展,助力企业聚指成拳,打造大健康生物医疗基地、东北亚生物基因细胞创新基地、生物质低碳利用基地。

(五)政策引导有力

哈尔滨市先后出台《哈尔滨市支持生物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哈尔滨市“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哈尔滨市加快生物经济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4年)》等政策措施,系统谋划和整体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哈尔滨市打造生物产业引领极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哈尔滨市抢抓生物经济发展重大机遇期,率先布局生物产业新赛道,要从对生物技术创新以及对生物产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关键点着手。

(一)加快生物技术协同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第一,生物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生物技术的创新与驱动,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多方主体合作,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哈尔滨市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创新主体之间进行联合攻关,强化产学研横向合作,建立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生物经济产业链条发展需要,聚集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医院、公共服务部门以及投融资机构等各类单位,组建生物经济产业联盟。第三,建立高效的生物技术转移平台,搭建跨境、跨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及转移互惠机制。针对国内外有较大潜力和创造性的生物技术科研成果,建立寻求、对接、应用效应评价和引入机制,扩大生物经济相关创新技术的来源范围。

(二)构建创新友好型的生物经济发展环境

第一,改变原有的产业扶持惯性思维。更为细致和全面的去理解生物经济的内涵和发展机理,探索建立全新的生物经济发展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个以创新为着力点,以人才为支撑,以风险投资为保障,以政商学良性互动为通道的新发展模式。第二,营造宽松友好的生物经济发展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服务效率。给予生物经济相关监管部门更为宽松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对失败项目政绩考核的容忍度。全社会同心打造宽松的、良好的生物经济发展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加快生物技术向多领域广泛融合赋能

积极推动生物技术与我市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实现创新业态与传统产业联动升级。加速生物技术赋能现代农业,在生物育种、兽用生物制品两个方面重点挖掘技术创新潜力。拓展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应用,利用生物技术促进制药工业升级改造,完善大健康产业链条。加强生物技术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四、哈尔滨市打造生物产业引领极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高水平的生物经济产业链条

建立生物产业迭代发展新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盘活存量、提升增量、做优质量。构建以新兴技术为引领、以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未来产业为补充的现代生物产业迭代发展新格局。按照产业经济规律,对生物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进行拆分、优化及重构。上游以技术开发为重点,中游主打平台应用,下游重点落实产业化。以生物经济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主体、创新业态,打造更高水平的生物经济产业链条体系。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通过梳理创新链,招引配套项目,深挖深哈合作机遇,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的对接,做好服务创新链配套的资金保障。

(二)加强对各类主体和生物资源有效整合

第一,推动生物经济各类主体有效合作,提升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整合生物技术研究资源,积极搭建能够供多个主体参与的创新平台,凝聚创新力量搭建生物技术创新体系。与企业合作运营孵化器,做好技术成果转化服务,方便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第二,培育和整合生物经济资源,形成集群式发展优势。以哈尔滨新区为产业创新和研发引导核心区,以各区县国家及省级技术开发区为依托,打造产业集聚、区域联动的发展新格局。第三,提升开放水平,多渠道汇聚国际生物经济资源。积极参与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强跨境生物技术创新项目合作,创新合作模式和运营方式。

(三)提升龙头企业对生物产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生物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激发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动力以及示范带动效应。发挥龙头企业在要素聚集中的平台作用。依据侧向扩展、横向扩张、纵向延伸的有效路径,通过国内外的兼并重组,强化龙头企业对生物经济资源整合和生产要素集成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推动龙头企业向平台化综合性服务集成商方向转型。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融合中的载体作用。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理念,瞄准生物医药、生物经济以及大健康产业,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品牌效应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人才与产业、企业、项目、资本有机结合。发挥龙头企业在创新驱动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到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交叉学科等领域的基础研究中,为基础理论研究提供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动龙头企业实现生物经济价值链上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以及应用场景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在地域品牌中的塑造作用。积极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全力打造哈尔滨市农产品的“三品一标”,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特色品牌、行业品牌,增加生物经济的附加值。

(四)利用生物技术突破性成果延长优势产业链条

加快推进生物经济与信息技术融合,为各种产业升级和产业融合赋能。第一,以绿色农产品深加工为根基,以区域品牌建设和推广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延长重点绿色食品产业链条。第二,加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领域前瞻布局,带动哈尔滨市寒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发展,丰富远程诊疗、智慧医疗等健康应用场景。第三,以丰富的生物资源为载体,设计并推动森林康养、湿地休闲、乡居生活等体验型绿色旅游项目,为后疫情时代特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复苏注入新的动力。

(五)加快生物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首先,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通过制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长远规划,建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体系,规范生物资源安全共享。不断提高生物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其次,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生物安全保护意识,健全生物资源监管制度,对生物资源的获取、利用与惠益分享、管理监督进行严格的审查。严厉打击损坏生物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和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类行为。建立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机制。

 

课题组组长:张丽欣   市老科协会长

哈尔滨市人大原副主任

课题组副组长:李桂英  市老科协副会长

                     哈尔滨市纪检委原副书记

课题住成员:李     市老科协特约老专家

                     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于江波   市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原所长

                邹春燕   市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