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22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22-9-1 11:13:19发布人:zwq

关于破解我市社区居家养老几个难题的建议

省科顾委社会民生专家组副组长

省社科院研究员

哈尔滨市老科协特约老专家

董鸿扬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力量为支撑的养老模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是必然选择。现我市老年人口209.69万人,96%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完善了顶层设计;从上到下有比较完备的构架体系;形成了由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主的服务队伍;服务形式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但社区养老服务也存在一些难题,服务需求和供给单向度,服务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医养结合落实不够到位;服务人员的他律与自律存在漏洞。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口较大。为破解这几个难题,提出以下建议,

1.要改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单向的帮扶、救助的不足,提倡双向互助的养老模式,使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内在潜能获得释放。我市9区有141个街道办事处,780个社区,但具有综合功能的老人照料中心目前仅有19个,居家养老服务驿站仅有15个。养老供给不足。单向度提供服务,互动性互助性较弱,国外与国内经验证明双向比单向好。因此,要提倡社区居家养老的互助性。应推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即年轻或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将服务时间存入各自账户,自己需要服务或年老需要帮助时,可以从账户中提取积累的服务时间并兑换成相应的服务,以此实现互助养老。

参照南京、南昌、广州、武汉的做法,当前需要做的:一是打造组织架构。以政府民政部门牵头、爱心企业参与,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时间银行”的运作平台,社区设“时间银行”,街道设“时间银行”总行。把全市单向服务的老年人口,逐步转移过度为“时间银行”的储户和用户。既是服务者,又是被服务者,使社区居家养老由单向性变为互助性的。二是建立信息平台。可将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等网上公布,有需求的老人往网上发单,平台派单,服务者接单服务,服务完成,服务时间及折算成的积分记入平台系统,并存入服务者“存折”中,服务者与被服务者都能随时查询。三是落实兑现服务。社区设立时间银行爱心自选超市,由政府补贴和爱心企业、居民捐助。由信息平台公布服务项目和物品。作为储户的服务者可选择自己需要的服务和物品。暂不需要物品和服务的,可将时间存入银行,以备将来兑现服务项目和物品,比单向式社区照料中心节省成本,是一种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双向互助模式。

2.要解决社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的缺环。依托社区信息平台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无缝衔接。将医养结合落实到社区。一是社区“医养结合”要制度化。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对社区老人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医务人员定期巡诊,建立家庭病床。为老人提供一键呼叫终端服务。二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要与上级医院以及“医养结合”的老年医院建立联系,签订合同。为空巢家庭老人、独身家庭老人、失独家庭老人、半失能失能老人提供终老服务。并提供社区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健康管理、指导服务,远程视频诊疗服务。

3.做好服务人员他律与自律建设。由于我市进入深度老龄化,社区高龄老人增多,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子女工作忙不能照料,因此雇人看护服务,由此形成一个照料服务队伍。有的包吃包住,24小时服务,有的日间照顾,晚上由子女照护。这些服务人员多为农民工、下岗工人、城镇无固定职业者,文化素质不高,年岁偏大,提高他们的他律与自律非常必要。一要搞好他律建设,他律包括法律、纪律、守则、合同等规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雇用服务人员时,雇主要与服务人员通过家政服务中心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报载个别服务人员不尽义务,甚至虐待老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致使有些雇主为监督服务人员安装摄像头。制定服务守则,以规则保障服务质量。二要搞好自律建设。自律就是服务人员的道德和良心,把照顾好老人变为自觉的行动,把服务守则等他律转变为自律。在招募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服务人员时,一定要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明白他律,又能自律。

4、做好社区居家养老的精神赡养。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少子化,家庭养护功能弱化、邻里守望相助功能也随之弱化。家庭与邻里这种初级社会群体衰落,老人情感需求发生困难,孤独感增强,有的陷入“晚景凄凉”境地。正因为如此,养老服务内容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健康服务、休闲旅游、生态食品、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心理咨询、精神慰籍方面延伸。依托社区搞好精神赡养至为重要。一是组织低龄和中龄(60至70岁左右)的老人参与旅游活动,开发适老旅游线路。开阔老人的视野。二是利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办老人学校,将老年大学分校引进社区、创建老人学习、交流乐园。三是落实国家民政部每个社区建立5个民间组织的的要求,根据老人的爱好,组建体育、文娱、志愿者、心理慰藉等民间组织满足老年人参与需求。对老人进行爱心陪伴、心理疏导、倾听诉求,减少孤身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