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21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21-1-19 10:27:00发布人:zwq

哈尔滨市农业老专家

关于“十四五”规划的若干建议

   

十三五发展期刚刚过去,中国农业上获得了17连续丰收,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都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展示了黑龙江省和哈尔滨的农业大省、农业大市的压舱石地位。但哈尔宾市农业虽大,但并不强,农业贸易逆差更大。农业科技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凡是现代的、性状好的农业装备、农业设施、农作物种子(包括园艺种子、种球等)、种畜等大多依赖进口,农业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不足。黑龙江作为粮食大省,玉米面积几乎占了全部播种面积的一半,但玉米种子大多为外国公司品牌。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担负全省菜篮子光荣任务,可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大多新、奇、特的作物种子也依赖外国进口,等等。要想努力缩小差距,补齐短板,就要编制好哈尔滨的农业“十四五”规划,用规划指导农业科技发展,实现黑龙江省政府在十四五农业规划中提出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农业强省的发展目标。

为此,市老科协专门邀请了我市知名的五位农业专家,就如何编制好我市的“十四五”规划,从五个不同角度提出了很有建树的建议。现整理出来,供市领导参考。

一、大力发展园艺种业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师生导师魏湜提出,建议将发展园艺种业列入哈尔滨十四五发展规划。

1、哈尔滨市发展园艺种业的必要性

1政治需要、形势需要发展北方园艺种业是落实总书记指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国家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黑龙江省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哈尔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哈尔滨作为农业大省的省会城市,理应在农业种业,特别是园艺种业方面为国家做出贡献。

2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园艺种业是作物种业重要部分。目前,哈尔滨市蔬菜种业育种研发还处于相对滞后阶段。科技型蔬菜种子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商业化蔬菜种业研发机制尚未建立,园艺育种人才和科研投入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艺种业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哈尔滨市农业已进入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加快园艺种业发展,成为提升现代农业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争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哈尔滨在秋白菜、萝卜、豆角、黄瓜、辣椒、春夏早熟甘蓝等大宗蔬菜及大量地方特色蔬菜品种有一定优势,但是在设施栽培专用番茄、茄子、胡萝卜、菠菜、洋葱等重要蔬菜品种上,国外品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国外跨国公司凭其资金、技术优势正虎视眈眈强势进入我国。发达国家不仅经济发达、农业发达,种业更发达。如美国、德国的玉米种子,荷兰的花卉种子、花卉的鳞茎种球,丹麦的牧草种子,以色列的西红柿种子国际闻名。美国、德国的玉米种子已占据黑龙江玉米种子市场多年。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育种优势,加强种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品种推广。通过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逐步替代进口品种,打破国外品种的垄断,实现园艺高端品种的本土化。没有种业现代化,何谈农业现代化!

2、哈尔滨市具备发展园艺种业基础与优势

作为省会城市,专门开展园艺研究的黑龙江省农科院园艺分院和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都坐落在哈尔滨。东北林大、哈师大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有相关研究人员的相关研究部门。哈尔滨市还拥有自己所属的市农科院和园林花卉研究所,有多座大型现代园艺设施和大量保温温室,在海南还建有南方繁育种基地。在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一批高层次园艺育种科学家,都有多年的园艺品种研究的成果、技术和经验,掌握现代的育种技术。近些年全国、黑龙江省和哈尔滨的交通、冷藏及冷链运输的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并纳入全国交通网。互联网电商迅猛发展。大批民营种业从事园艺种子营销。这些都可为哈市发展园艺种业提供人才、技术、条件和营销支持。

3、哈尔滨市发展园艺种业具备市场需求

哈尔滨市属大都市,城市人口多,流动人口也多,有自身消费需求,有周边俄罗斯等国蔬菜出口需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增加园艺作物用种需求。有满足人们对新奇特园艺产品的需求,还有调剂南北淡旺季供应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长久的需求。

4、哈尔滨市发展园艺种业的经济社会效益高

种子科技含量高,很多园艺作物问题都可以通过高端育种技术得到解决。好的种子可以直接达到增产、优质、抗逆、安全、高效,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发展种业(包括种子资源、种子研发、种子繁育推广、种子检验、种子加工、种子储藏运输、种子出口贸易等)产业链,对发展当地经济、增加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好的种子,可以提高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好的园艺种子可以带动园艺生产发展,特别是设施园艺的发展,可以促进哈尔滨市和黑龙江省的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

总之,我国种业发展既迎来机遇,也面临挑战。要把民族种业搞上去,使我国农民使用更多的自主培育的良种。

二、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师生导师导杨兴武提出:哈尔滨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有关畜牧业发展应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为重心。结合哈尔滨作为中国东北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科技人才优势和地缘优势:地处北纬 45°养殖黄金带的;位于辽阔松嫩平原东北大粮仓盛产玉米、大豆。可以说哈尔滨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占尽了天时、地利,“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应有所突破,为此建议如下。

1、哈尔滨应合理规划发展畜牧业的规模与布局

哈尔滨市总面积 53100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 435.28 平方千米,除了基本农田以外都可以用来发展养殖业。如何规划发展畜牧业的合理规模与布局,应是十四五哈尔滨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大家都清楚养殖业是高污染行业,单位面积饲养畜、禽数量的多少决定养殖污染的程度。所以南方经济发达省份,一度将养猪作为去污染、去产能行业对待,因此南方养猪也大有北迁之势。哈尔滨按现有的资源和治污能力发展畜牧业的规模多大合适,怎样合理布局? 通过数据分析结合历年哈尔滨的养殖情况,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年出栏生猪规模 450 万头,年出栏肉仔鸡 200 万只,饲养蛋鸡 150 万只,其他禽类 200 万只,牛、羊 200 万头。建立以巴彦、兴隆、延寿为中心的生猪养殖基地;呼兰、双城、阿城肉鸡、蛋鸡养殖基地,通河、宾县、依兰县大鹅养殖基地,木兰县、尚志肉牛生产基地。习总书记多次讲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老路,更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得不偿失之路。因此哈尔滨应按现有土地的承畜、禽量和资源可利用数量合理发展畜牧业的规模与布局。

2 、哈尔滨十四五发展畜牧业首先应解决品种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和强调种业问题。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 2021 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要把种业作为十四五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来抓,加快启动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缩小玉米、大豆、生猪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坚决打赢种业翻身仗。

1哈尔滨饲养畜、禽品种现状

哈尔滨现饲养的生猪品种主要为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三元杂交猪(洋三元),还有少量的黑猪和黑白杂交猪。家禽现代蛋鸡品种主要为海兰褐、海兰灰,国产品种为大午金凤、京红,还有些地方品种鸡,本地鸡和黑龙江黄鸡等。大鹅以白鹅为主,鸭有肉用鸭和蛋用鸭。奶牛为中国荷斯坦奶牛,肉牛品种为立木赞、夏洛来和改良黄牛,本地黄牛的数量已经很少。肉羊有本地肉羊和引进国外品种肉羊。引进肉羊品种美利奴、道赛特、萨福克、杜泊等,也有东北地区特有的地方品种——东北细毛羊、半细毛羊及其与寒羊的杂交后代。

2哈尔滨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不利

中国幅员辽阔,地方猪种资源丰富,黑龙江就有身负盛名的东北民猪,并且 1975 年在哈尔滨育成哈尔滨白猪、1983 年在三江平原红兴隆管局育成三江白猪。改革开放后当我国引进洋三元猪,该猪优异的生产性能,快的生长速度和高的瘦肉率彻底击垮了我国的地方猪种,一夜之间洋三元猪无论是袓代种猪还是父母代种猪都被大量引进,很多我国的地方猪品种成了濒危物种,如今在很难找到像样的东北民猪了。哈白猪和三江白猪的数量也很少。原产于东北的仔鹅因产蛋多而著称,现也很难找到纯种的仔鹅。东北黄牛基本已被改良。

3哈尔滨十四五培育畜、禽良种势在必行

我国是养猪大国,大量从国外引种的结果,花去大量外汇的同时,又引进了很多猪病,直到 2018 8 月我国因引种爆发非洲猪瘟,相继两年因该疫病在我国流行造成猪只大量死亡使猪肉的价格爆涨,我国养猪行业彻底清醒了,不光是粮食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菜篮子里的畜、禽肉也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现在我们的很多猪场因疫病无法引进种猪,只能在商品猪中选留母猪,结果猪种退化造成一定比例的母猪哺乳期无奶。因此在十四五期间哈尔滨进行现代猪育种、家禽育种势在必行。

哈尔滨建立种猪育种中心和禽类育种中心,以股份制形式吸纳社会股东参与,以规模种猪场为依托、将种猪性能测定站、大学和科研机构等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猪和禽类育种,在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可以育成一个瘦肉型黑猪品种,同时也开展白猪的育种,禽类育成一个蛋鸡品种,一个地方鸡品种和一个肉鹅品种。

3、补短板、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四五哈尔滨畜牧业发展,就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1哈尔滨畜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问题

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畜牧生产规模化、智能化程度低,畜牧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品牌创立不够,名优产品不多,草食家畜秸秆有效利用不够,畜牧企业达到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距离。

2十四五哈尔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一是促使畜牧企业产业升级,实行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完成企业内控。引进龙头企业,实现畜牧生产规模化、智能化。十四五期间促使更多的畜牧企业上市。二是调结构、补短板,根据不同区、市、县的特点,实行一村一品,搞特色养殖。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畜、禽产品生产,创立名优品牌,在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应发展 10 个畜、禽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引进龙头企业,进行畜、禽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休闲食品、旅游食品,满足供给侧要求,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三是黑龙江年产秸秆 1 亿吨以上,科学利用秸秆是解决草食家畜粗饲料重要来源之一。但我省的秸秆资源优势对养羊生产贡献不大,原因在于秸秆饲料化利用程度较低,需要大力推广先进的秸秆利用方式。

三、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蔬菜产业发展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师生导师 潘凯提出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城市,哈长城市群核心城市,所辖区域广、城镇人口数量近千万,每年蔬菜的需求量巨大。多年来哈尔滨市由于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原有的城郊蔬菜生产区严重萎缩或消失,目前全市 18 个县区的蔬菜生产基地总规模不超过 6.4 万公顷(占全市总耕地的 3.2%)且露地蔬菜占比达 90%;蔬菜周年供应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每年 11 月到第二年 4 月份城镇居民消费新鲜蔬菜的 70%是由外省调运供应的。多年来,全国范围内蔬菜产品的供需调剂(南菜北运)确实可以基本保障哈尔滨市民的消费需求;但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对本地区自身应具备的鲜冷冻蔬菜生产保障能力的要求必然被重新重视起来;在新形势下,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复兴及周年保证能力的建设,需要蔬菜相关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的提升,该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在全省都将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1、哈尔滨市发展蔬菜产业的机遇

省委、省政府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构想,为我市蔬菜生产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推动了全市蔬菜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哈尔滨地处两大平原核心区位,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为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哈尔滨市土地资源丰富、耕地以平原为主且面积大、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开发较晚污染程度轻,构成了适宜蔬菜种植的绿色生态环境,十分有利于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生产出符合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的特色蔬菜产品。本地区巨大冷资源优势,冷库运营成本比其他地区低 40%以上;将旺季生产的过量的绿色安全蔬菜通过速冻加工,可最大程度保持蔬菜的营养、风味和口感;同时还能够变原料蔬菜应季销售为商品蔬菜周年销售;在解决露地蔬菜旺季滞销浪费、淡季断供矛盾的同时,实现了原字号蔬菜产品的提档升级,将第一产业与加工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升级,并打造国家级绿色厨房前景可期;以全市每年生产 100 万吨速冻蔬菜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 50 亿元以上。

2、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资源约束日益加剧。伴随粮食作物面积稳步增加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郊区、农区蔬菜生产基地数量和面积逐年开始减少,加之,水资源匮乏,利用效率较低,农田渴水面积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脆弱,不可再生资源过度消耗等环境资源因素,限制了蔬菜的生产发展。因此,必须要科学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产业开发力度不够。哈尔滨市蔬菜产业开发较早,但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生产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开发力度不够,存在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对接困难等问题。加之,生产方式粗放,栽培季节和品种结构趋同,上市期集中,经常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与不足,持续开发能力和特色资源优势发挥不出来,制约了蔬菜的生产销售和产量、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要创新发展思路,优化结构和布局,推进蔬菜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投入不足,支撑体系不强,生产能力建设和技术装备条件跟不上发展要求,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抗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四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蔬菜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不够,栽培管理、采后加工、贮运保鲜等技术水平不高,质量安全水平较低。尤其是能够实现蔬菜周年生产的标准化高效日光温室相关研发严重滞后,相关技术及配套设施设备研发生产能力欠缺;蔬菜品种开发以引选为主,部分自主培育品种受种质资源、育种水平和地域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单产低、品质差,市场竞争力不强。因此,必须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与推广应用力度,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哈尔滨市蔬菜产业。

3、哈尔滨市蔬菜产业科技创新建议

1)设施蔬菜优势产区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园艺生产设施简陋、机械化水平低、栽培缺乏规范和标准、连作障碍日趋严重、环境调控能力差(特别是低温、阴雪、大风、多雨、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导致的设施蔬菜大幅度减产或绝产时有发生)等问题;立足高寒地区环境及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瓶颈问题,开展全产业链的设施蔬菜高效生产关键系列技术研发。

核心技术与建议实施内容:

——普通日光温室结构优化升级设计与技术研究;

——设施蔬菜轻简化生产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的研究;

——现代蔬菜育苗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

——新型蔬菜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

——设施蔬菜智能化高效无土栽培技术;

——固体有机废弃物基质化利用技术;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

2)露地蔬菜优势产区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

我市露地蔬菜生产正朝着由分散种植向规模化栽培转变,而生产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益不稳定、劳动成本升高、集约化水平偏低和农产品安全性是该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露地蔬菜产区规模化、轻简化和优质化生产中面临的上述问题十分迫切。

核心技术与建议实施内容:

——露地蔬菜轻简高效生产关键技术;

——“三减高效露地蔬菜生产技术;

——露地蔬菜主要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

——蔬菜鲜冷冻、流通标准化及电商物流关键技术。

3)蔬菜育种重要种质创新

随着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生产上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蔬菜育种应该加快步伐,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品种来满足生产的需求。资源材料是育种基础,我国现有的蔬菜资源虽然数量较多,但是一些具有关键优良性状的材料缺乏,无法完全满足目前和近期未来育种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加强急需的重要种质的创新。

核心技术与建议实施内容:

——创制抗新型病害的蔬菜新种质(白菜、番茄、茄子、甜/辣椒、葱蒜类、西甜瓜等);

——筛选适宜机械化、轻便化种植及采收的蔬菜新种质;

——创制适宜加工的蔬菜新种质;

——特异品质性状蔬菜种质创新。

4)加大都市生态农业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绿色果蔬及农业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服务于现代都市生活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

核心技术与建议实施内容:

——都市生态农业核心技术及配套设施设备的研发;

——都市生态农业关键模式集成创新;

——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规划与实施。

四、努力发展种植业种业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振华提出:哈尔滨市种植业种业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我市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面临的问题和短板

一是种质资源引进、保护、评价和创新不足。种质资源是品种选育的核心,各国对种质资源保护相当严格,想从国外引进新种源很难,这也是种业最重要的卡脖子技术,我市种植业所涉及主要农作物和蔬菜等普遍存在优质种质资源不足问题,极大限制了突破性品种的选育。

二是育种技术相对落后。我市绝大多数种子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育种技术还是常规育种技术,现代育种技术中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育种应然处于研发阶段。只有东北农业大学等少数单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了种质资源创新工作,但也处于初级阶段。相比大学和科研院所,我市区域内的北大荒垦丰种业在现代育种技术利用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受成本高等限制利用率不高。

三是缺少突破性的品种,部分作物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我市水稻、大豆品种基本省内或国内选育,玉米 40%左右品种为国外或省外选育,蔬菜中除油豆角、西红柿等部分国内或省内选育外,绝大部分为国外种业选育。同时,国家品种审定(登记)渠道放宽,加之相邻省引种,导致品种井喷,但品种审定存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80%以上审定品种没有推广价值,突破性品种少,尤其是玉米、蔬菜。

四是种子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中国前 50强种子企业,研发总投入不到孟山都一家的 1/7,跨国种业研发投入基本为销售额的 1015%,我省种业投资有限,全省平均 6%左右。从种子研发到种子的商业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研发育种、田间制种、种子加工,这个周期一般在 10 年以上。通过审定推向市场后,还需要经过推出期(13年)、成长期(35年),经过前面十多年的精心运作,才能发展至成熟期,产生较大收益,但成熟期往往只有 58 年,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存在风险,所以限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同时因我国种子企业 2000年种子法颁布后才发展起来,时间短、规范性不足,限制了高水平人才流动,导致高水平人才短缺。

五是育种力量分散、协同攻关未见实效、追求短期利益、缺乏原始创新,没有实现商业化。目前我市与全国一样,育种单位小而散,力量分散,工作重复,成效不大;短、平、快育种利益驱动,缺乏连续性;做基础研究的人少,虽然部分育种单位前些年组建了一些遗传基础广泛的群体,但选育出的优良系少,未形成核心种质;协作攻关没能形成规模,未见实质性成效。目前只有少数科研院所开展资源创新,绝大多数都是跟踪创新和模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打好种植业种业翻身仗的重点方向及实施途径

打好种业翻身仗,重点是种业自主创新,需要将以下几方面作为重点方向:

一是加强种质资源引进、保护和评价,建立信息库。多途径从国内外引进种质资源,同时注重本地现有资源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加大鉴定和评价力度,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并建立资源信息库,将其作为公益性工作,长期支持。地方品种具有适应性好,抗当地主要病害等优势,目前国内种质资源创新不重视地方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选育出来的新材料抗性大大降低。盲目利用国外杂交种亲本,利用生产上推广面积较大的国外品种或亲本直接采用二环选系或者回交导入等方式进行新材料选育,未能很好的考虑 GCA SCA的选择,导致选育出来的大量新材料利用价值低,难以选育突破性品种。

二是加快生物育种技术研发。依托我市区域内的北大荒垦丰

种业、东北农业大学建设生物育种平台和表型、基因型鉴定平台。在现有设施设备基础上,通过省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与投入推动平台建设,带动市内外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广泛参与,强化作物早熟、绿色性状的遗传解析、建立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提升育种创新效率。

三是加强公益性种质资源创新工作。依托我市区域内高校和

省市农科院、大型种业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工作,将其列入市财政长期支持计划,持续投入,进而从源头上破解种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并改变唯论文、唯品种的评价机制。

四是开展突破性品种创新培育。整合我市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源(人才、资金、种质资源)开展商业化育种模式。考虑构建由市政府引导的科教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合作的育种组织体系;建立由基因发掘、种质创新、良种培育、种子繁育紧密相接的玉米育种技术创新体系;按数字化、规模化的流水线现代育种流程,培育出生产上具有竞争力的突破性品种,避免模仿育种。

五是加强现代化种业基地建设。主要指我市所属的育种研发基地、品种测试基地、南繁基地、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一方面加快适应性强品种培育,另一方面促进高质量种子生产。

3、发展目标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初步建成,现代化种业基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新一批适合我市特点的优异农作物和蔬菜种质基因资源;

二是审定推广一批主要农作物和蔬菜高产、优质、专用新品种,自主选育品种种植占比达到 90%以上,其中突破性品种 23个,培育年销售额超 1 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 13 家?年销售额超 5 亿元的种业企业 12 家以上,力争1家上市。

4、重大工程

一是种质资源保护和基因挖掘工程。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种质资源库,支持我市区域内东北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和大型种业等单位开展玉米、大豆、水稻、蔬菜等作物种质资源引进、鉴定和评价,挖掘创新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

二是种质资源创新工程。支持我市区域内东北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和大型种业建设生物育种平台,围绕我市主要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和主栽蔬菜开展优质、绿色、高产、适合机械化等重要性状开展遗传解析;发掘和验证功能分子标记,建立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和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同时,利用上述现代育种技术,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开展优异种质资源创新。

三是重大品种创新培育工程。依托我市区域内科研院所、大学、大型种业构建一体化高效育种模式,协同攻关,选育适合我市不同积温带的作物和蔬菜突破性新品种,尤其是玉米新品种。

四是种业企业主体培育工程。支持我市区域内北大荒垦丰种业、龙科种业等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和大型骨干种业企业夯实研发创新基础设施,提升自主育种创新能力。支持北大荒垦丰种业在主板上市。

五是平台建设工程。依托我市区域内科研院所、大学、大型种业建设种质资源保存与信息化、主要作物基因挖掘与资源创新等平台,为种业科技创新提供平台支持。

五、加快农业科技关键领域研究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刘元英提出:

十四五期间,哈尔滨市要抓住国家政策对黑土地保护以及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提高方面的支持,推进农业科技关键领域的研究,增加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的投资,做好农产品特色品牌的建设,在全国打响哈尔滨市优质大米寒地黑土、绿色优质这一品牌。为此,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加强寒地水稻旱播水管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

为实现提高寒地稻田土壤生产力,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水稻生产全面机械化的绿色、高质量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寒地水稻旱播水管是指在水稻栽培过程中将传统的育秧、移栽改为采用穴播机将种子直接播在旱整地的稻田里,播种后根据土壤墒情少量灌水浸润土壤,在秧苗长到 3.5 叶后开始干湿交替水分管理的水稻栽培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观念中被视为粗放栽培的水稻直播逐渐发展为以农业航空与地面机械、化学除草配套的高效率现代水稻生产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人从2011 年开始寒地直播稻的研究,退休后近两年在哈尔滨市农科院继续进行直播稻的试验,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开展寒地水稻旱播水管研究的必要性

1移栽稻田土壤耕作方式基本都是水整地,而水打浆最易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使得稻田土壤生产力逐年下降;与之相比,寒地水稻旱直播不需要水整地,可防止水整地造成对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达到保护性耕作的目的。

2)开展寒地水稻旱直播种植模式示范,可以为探索科学的轮作和免耕模式,实现水旱轮作(水稻-大豆,或水稻-绿肥)奠定基础。科学的轮作休耕和免耕是保护黑土地,提高稻田土壤质量,落实藏粮于地的具体实现途径之一。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我们可以开展寒地水旱轮作的试验,该试验对推动我市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大量的调查数据显示,水稻大棚育秧环境下秧苗易滋生病菌,一般除壮秧剂所带的农药外,在秧苗生长期间还要喷施 3 次左右的杀菌剂,背离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宗旨。水稻旱直播种植免去了大棚育秧环节,可显著减少农药的施用量,为生产安全绿色稻米提供保障。

4移栽稻育秧和插秧环节都需要很多人工操作,随着农村劳动力日渐短缺,生产成本高、不利于实现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等问题,使移栽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寒地直播稻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高效技术,对于促进哈尔滨市水田作业全程机械化,进一步提高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寒地水稻直播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寒地水稻直播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播种质量差,而影响播种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整地质量。整地质量不达标造成田面高低落差大,导致土壤水分干湿不匀,严重影响种子萌发和出苗,因此缺苗断垄现象较为普遍。直播稻出苗延迟易引起群体生育期拖后,加大了水稻直播栽培中安全成熟的风险。

2由于担心寒地直播稻出苗率低,出苗晚,导致生育期拖后,分蘖不能成穗,降低收获穗数而减产,生产实践中主要采用加大播种量的方法来提高产量。然而加大播种量的直接后果是直播稻群体过大,易发生倒伏,反而使得直播稻产量低、稻米品质差等问题突出。

根据以上分析,本人认为水稻直播今后将成为我国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所以应加强寒地水稻旱播水管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为全面推进哈尔滨市水稻高质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加强哈尔滨市优质香稻米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针对不同优质香稻米品种的特性,制定专属的栽培技术,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生产出品质最优香稻米,助力哈尔滨市打造中国优质稻米之都。哈尔滨的优质香稻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但优质香稻米品种的特性是水稻茎秆较软,在水稻接近成熟期时容易倒伏,这不但使优质香稻米产量和出米率下降,还会显著影响优质香稻米的品质。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优质香稻米品种的专属栽培技术研究。

1优质香稻米种植中要规范优质米品种的选择。提倡一个品种专属打造一款优质香稻米,针对不同优质香稻米品种的特性制定专属的栽培技术,制定优质香稻米品种整个生长过程(从选种育苗到收获)精确定量栽培的生产日历(例如:要根据产量确定收获穗数;根据收获穗数和品种分蘖力确定插秧密度和秧盘播种量等),以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生产出品质最优的香稻米。

2我们多年的试验示范证明寒地水稻前氮后移施肥技术可显著提高优质香稻米的抗倒伏能力,并且在提高产量改善米质方面效果显著。建议在哈尔滨市优质香稻米种植中加大推广。

3开展施用营养元素(磷、硅、镁、硫、硼等)对优质香稻米食味品质影响的研究。

4在优质香稻米生产中要规范富硒营养米的硒肥使用标准。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师生导师:

 

 

杨兴武

 

王振华

刘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