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科协专家建议(2019年第6期)
发布时间:2019-9-27 9:33:39发布人:zwq

加强我市对俄科技合作的建议

省科顾委外贸专家组组长、当代中俄研究院院长

省社科院东北亚所原所长、市老科协特约老专家

 

 

中俄科技合作是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需性。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经贸与文化合作并重,产业与市场衔接,境内外园区互动,口岸通道建设与边境城镇发展一体,人才与科技合作助推,全方位推进中俄合作。

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我市对俄科技合作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两国元首高度评价建交70年来双边关系发展,一致同意秉持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理念,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两国关系提升到更高水平,更好惠及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并确立2020年至2021年为中俄科技创新年。为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我市对俄科技合作。

二、加强我市对俄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加强中俄科技合作顶层设计

不断完善双方合作项目筛选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合作,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对口合作,丰富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

推进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对外高技术合作,特别是在民用航空航天技术、卫星导航等领域重点项目的合作。建立对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高科技产业欧亚市场战略联盟和国际创新创业平台,打造对俄科技合作升级版。

(二)确立新的合作理念

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国优化组合,实现对俄科技合作的合力效应,提高两国在世界市场的科技竞争力,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真正能构筑起中俄经贸合作基础应该是两国的产业科技合作。随着两国产业科技合作的深化,才能从战略上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讲中俄产业科技合作是实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与核心。确立新的“合力”合作理念,中俄科技合作才能长期、稳定、规范发展,才能真正调动起中俄双方的积极性,也才能通过科技合作实现两国经济的共同繁荣。

(三)构建新的合作机制

在组织、立法、管理几个层面落实引进技术人才的高效务实的机制。针对我市在中俄科技合作和引进人才方面多头对外,力量分散的问题,建议成立中俄科技人才合作推进组。建议由主管科技、人事或外经贸的市领导亲自挂帅,由科技、人事、外事、外资、外贸等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引进俄罗斯技术人才的临时组织机构,具体研究落实、主抓协调中俄科技合作和引进俄罗斯人才的有关工作。

要加强科技合作和技术、人才引进立法、约束企业行为。特别是要严肃处理科技合作中的违约、诈骗、经营伪劣产品等不法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四)    搭建对俄科技合作的新平台

建议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为示范区,加强对俄科技合作。推进与俄罗斯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通过建立中俄航空工业研发中心、国际新材料研发中心、农业与食品工业研发中心等,建立中俄联合研究平台。建立对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高科技产业欧亚市场战略联盟和国际创新创业平台。

以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为示范区,建设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推进与俄罗斯科研机构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核电装备、石油化工、复合材料、船舶制造、生态环保、矿山装备等领域的研发合作。在哈尔滨建立联合研究平台,推进研发成果产业化。

(五)不断创新合作方法

中俄科技合作除了传统的成套设备进出口外,还应采用技术许可,技术转让,顾问咨询、技术服务、人员交流培训、合作生产等多种形式,在多层面上开展两国科技合作和技术贸易。

在引进人才的方法方面,可直接引进,也可通过在我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俄罗斯独资或中俄合资、合作企业的方式引进人才;可采取人才、技术、设备,甚至原料入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加大引进俄罗斯人才的力度。过去中俄科技合作中基础合作的比重较高,对应用技术方面的合作重视不够,今后应加强应用技术方面的合作。

 ()创新对俄科技合作服务体系

1. 建立对俄科技合作服务体系。构建服务于对俄科技合作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运营模式,是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型经济建设步伐,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2.依托产业项目开展科技合作。组织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吸引研究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机构人驻,对产品研制和生产配套开展科技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使之成为我国工程研究的技术辐射源、科研成果的孵化器,推进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

3.构建新的合作机制。在组织、立法、管理几个层面落实引进俄罗斯技术人才的高效务实的机制。针对在中俄科技合作和引进人才方面多头对外,力量分散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对中俄科技合作和引进人才工作实施政府干预,运用经济杠杆鼓励引进俄罗斯的人才和技术。为了给加速引进俄罗斯科技人才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保证,建市议政府迅速出台和发布引进俄罗斯人才的有关优惠政策,俄罗斯专家工作的待遇标准和对引进俄罗斯科技人才中介人的奖励办法等有关政策规定,以激励中俄科技合作和引进俄罗斯人才工作。

4.进一步完善中介服务平台。围绕技术转移、信息服务、人才引进、研发和孵化、产业化开发、项目招商、投融资等多方面,进一步转变现有9个对俄合作中心的服务职能,新建和认定一批对俄科技合作的专业服务机构,提高合作交流、合作研发、技术转移和转化落地的效率。促进对俄中介服务体系“走出去”,在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建立联合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我市对俄科技合作服务体系建设向境外拓展,逐步形成覆盖重点产业全领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中介服务体系。

5.加快建设合作项目孵化基地。加快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对俄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围绕对俄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的研发和孵化开展创新创业。整合中乌焊接技术中心、对俄农业合作中心、对俄工业合作中心等创新城内对俄合作资源,引入国外科研机构、高端技术及人才,吸引国内外资本,以入驻企业为主体,搭建研发孵化及产业化平台;引入对俄合作中介服务机构、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搭建技术转移、技术研发和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建造辐射全国及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合作创新岛。

6.加快发展对俄科技合作产业集群建设。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工业等优势科技领域,大力支持联合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倡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合作研发基础上的再创新,打造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打造自主品牌,培育一批对俄合作规模企业,形成对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实施产业布局,选择国际合作项目相对集中的哈尔滨新区、宾西开发区等产业园区,建设对俄科技合作产业化基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外俄科技合作产业规模。

扩大对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对俄科技合作符合各国的利益,尽管各国科技合作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但是,随着体制转轨的逐渐深化和市场的逐步对接,新的科技合作理念正在逐步形成,中俄两国科技合作也逐步走向理智和规范,可以预见双方最终会找到行之有效的合作领域和合作模式。对俄科技合作大发展的机遇已经到来,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