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19年第5期)
发布时间:2019-7-11 9:11:21发布人:zwq

推进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几点建议

哈尔滨市特约老专家         于江波

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   邹春燕

 

摘要:20187月黑龙江省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同印发了《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标志着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全面启动。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国际航空枢纽,这将有利于加强哈尔滨市与俄罗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提高我市对外开放的程度和水平。目前,哈尔滨市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配套服务质量,更需要相关产业支撑以及综合交通保障。同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利好,加快形成国际航空枢纽与地区产业的良性协同发展,更加有利于哈尔滨市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升面向东北亚国家开放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哈尔滨  国际航空枢纽  对策建议

 

一、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地位逐渐提升

哈尔滨毗邻俄、日、韩等国家,是中国与北美距离最近的大型机场。随着黑龙江省对外经贸交流的日益频繁,哈尔滨机场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良好的航空运输市场和运营环境。目前,共有国航、南航、东航、深航、韩国韩亚等47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在哈尔滨机场投入运营,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80余条,通航城市110余个,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国内重要城市,连接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欧美主要国家的空中交通网络,旅客吞吐量连续三年位居东北四大机场首位。

作为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哈尔滨机场于1979年建成通航,从1993年到2013年,历时20年实现旅客吞吐量从100万到1000万的阶段性增长。“十二五”以来旅客吞吐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14.6%2018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043万人次,成为东北地区首家跨入2000万人次的机场。得益于黑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开放活力不断增强,旅客吞吐量仅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从1000万到2000万的历史跨越,创造了“51000万”的加速度,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另外,哈尔滨机场是除北京首都机场外与俄罗斯城市间通航最多的机场,是对俄交往的门户。2018年前11个月,哈尔滨机场对俄航线起降达1984架次,同比增长12.5%,目前机场已开通对俄航线11条,与莫斯科、叶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亚、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等9个俄罗斯城市实现通航。近年来,随着对俄经贸大通道建设的推进,对俄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对俄包机货运量快速增长。2018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对俄包机货运量近2000吨,包裹量超10万件。

未来按照《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哈尔滨机场将构建辐射东北亚、连通美欧的特色枢纽网络,打造东北亚地区核心航空枢纽、中蒙俄空中走廊辐射中心、连通美洲的战略支点,建成面向北美的航空物流中心,构筑东北亚面向欧洲的重要门户,同时建成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航空都市区。

二、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是国家确定的“十三五”时期重点建设的全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也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国际航空枢纽。近几年的旅客与货邮量的快速增长,体现出哈尔滨机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在不断提升,然而在迈向国际化、规模化的同时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哈尔滨机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速度慢

2014年底哈尔滨机场动工开始扩建,到201712月整体建成,20184月底,第一阶段13.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建成投入运行。按照规划,T2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老T1航站楼将进行封闭改造。全部建成后,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8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17.5万吨、年起降14.1万架次的使用需求。然而,在新的T2航站楼还未投入使用时,2017年哈尔滨机场就已完成旅客吞吐量1881万人次,达到了其承载上限。迅速增长的游客、商旅使哈尔滨机场的运营依旧显得不够顺畅,值机、安检排队的时间较长,仅有一条跑道难以满足飞机按时起降,严重影响机场运行效率提升。哈尔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缺少超前性,对于机场承载力的提升还不够,机场增容压力较大。

(二)哈尔滨机场与临空经济区的互动不足

临空经济区是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主要包括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物流配送、制造业、配套服务等等,一般位于空港周边,以机场为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的产业经济区。临空经济区的产业集聚因机场空港而形成、产业类型与航空运输息息相关,同时反过来又对国际航空枢纽发展产生巨大的支撑作用。二者之间相互支撑、互动式发展。目前,我市的临空经济区内汇集了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航空邮件处理中心等项目,还建成了我国首个大飞机拆解基地,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然而,由于隶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临空经济区与哈尔滨机场管理部门之间对话沟通不够顺畅,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沟通解决。另外,临空经济区与机场之间的道路路网建设需要提高等级,缺少由机场直接进入临空经济区的货运通道,车辆中转效率不高。机场与临空经济区没有形成融合发展的合力。

(三)国际航空枢纽的产业支撑不够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不仅仅要求机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际标准,航线网络通达世界,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支撑能力也极为重要。目前,对俄货运包机在哈尔滨机场航空货运中占有重要比重,但是对俄电商货物多数来自我国南方省份,地产品比重很小,加之国内杭州、义乌、郑州、长春相继开通对俄货运包机业务,重庆又开通铁路运邮通道,对哈尔滨机场的集货产生很大冲击。另外,我市在口岸资质、通关便利化、仓储、中转服务等多个方面对于哈尔滨机场的支撑也不够,哈尔滨机场到北美的直航货运包机未实现常态化,因此在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方面哈尔滨市还要做出更多努力。

(四)国际航空枢纽的综合交通保障需要提高

完善的机场地面交通网络是枢纽机场服务区域航空市场,拓展本地客源市场的基础。目前,哈尔滨仅有一条高速路直达机场,货运、客运承载力有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无法汇集在机场周边,阻碍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的快速发展。航空枢纽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受到限制,制约以机场为中心的临空经济区发展。

三、推动哈尔滨市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为国际航空枢纽预留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是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首要条件。大型国际机场均为多航站楼、多跑道复杂运行环境下的繁忙机场,其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主要体现航站楼、跑道等设施的可保障容量和机场运行效率。哈尔滨市需要加快机场的改建、扩建工作,改善机场饱和或者超负荷运行状态,解决基础设施保障制约问题。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要更多的考虑未来运量增长态势,满足航空业务量发展需要,超前规划、超前建设,补齐硬件短板,筑牢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根基。

(二)推进国际航空枢纽与临空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国际航空枢纽与临空经济区的互动式发展关系决定,哈尔滨市在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同时需要推动哈尔滨机场与临空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临空经济区建设与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衔接,使二者发展深度融合,支撑关系更加稳固。可由市级政府出面协调,建立两个部门常态化的交流机制,打破跨部门的沟通障碍,使二者对话沟通更加便利。2019年哈尔滨编制了国内首个《航空循环产业发展规划》,跨境电商物流园区项目发展迅速,临空经济区将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促进空港与临空经济区的“区港”一体化发展,将会在我市对外开放中发挥1+12效应,成为哈尔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三)提升哈尔滨市产业对于国际航空枢纽的支撑作用

加强配套产业发展,提高哈尔滨机场的综合服务品质。国际枢纽机场的服务面向始发、终到、中转等航空细分市场,需要优化与之需求相对应的进出港、中转等服务流程,配置完善的相关服务设施,制定高标准的机场服务管理体系。哈尔滨市建设国际航空枢纽需要创新机场服务业务,不断改善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推动与航空运输配套的物流配送、仓储、邮件处理等行业发展,不断提高空港口岸资质,实现通关便利化。提高产业发展对于国际航空枢纽的支撑作用,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地产品附加值,扩大地产品出口数量。大力发展旅游业,继续提高旅游业对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推动作用,提升产业发展协同能力。

(四)提高哈尔滨机场周边综合交通保障能力

完善的机场地面交通网络是枢纽机场服务区域航空市场,拓展本地客源市场的基础。哈尔滨市需要加强机场周边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建立哈尔滨机场与市区方便、安全、快捷的客货运输通道。加强通达市区的高速公路和城市轨道建设,尤其是要加快建设机场到达市区的轻轨项目、构建与周边市县连通的高速铁路等轨道交通网,提高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的市场覆盖范围,实现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在机场内呈现“初步融合”状态。通过构建方便旅客与货物快速中转的“道路网”和“轨道网”,可扩展哈尔滨机场的地面服务范围,提升其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