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19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19-5-13 10:17:08发布人:zwq

推进哈尔滨新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科顾委社会民生专家组副组长、省社科院老科协名誉会长、研究员

哈尔滨市老科协特约老专家董鸿扬

 

国务院20151216日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经过三年新区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产业聚集促进新区发展;对俄合作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拓展;社区建设取得新成绩;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建设成效明显;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但哈尔滨新区建设面临以下问题:外贸出口、投资活跃,内需激活相对不足;建设用地需求迫切,用地政策改革创新滞后;人力资源需求旺盛,但人口红利流失较多;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升级,但资金相对不足;新区对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但文化融通较为薄弱;旅游聚集区建设效果明显,但旅游品牌形象打造相对滞后。

    为高标准推进哈尔滨新区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产业集聚,夯实新区产业基础

哈尔滨新区发展要有产业做支撑,哈尔滨新区要把握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新城区与工业园,实现产业集聚,财富集聚和人口集聚,形成新的增长极及对周边的辐射源。吸引世界500强高端产业进驻。哈尔滨是地处北疆,距离俄罗斯最近的省会城市,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和龙江丝路带的重要节点,哈尔滨积极发挥一带一路中心城市的作用,由于哈尔滨新区要突出对俄合作为主题,工业园区中要引入对俄出口的外向型企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哈尔滨新区提供引擎。相对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环境影响小,能源消耗少。松北、哈南等区域可结合工业园区和主导产业需求,发展国际商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服务业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发展为现代农业、旅游业提供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新区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发展旅游优势得天独厚,通过新区旅游资源整合,推介一日游特色线路、经典线路,适合人们周末和小长假休闲娱乐,并带动新区居民实现就业

2、扩大内需、消费,培育新区发展动能

在发挥外贸、进出口、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同时,要加大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拉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扩大消费不仅能刺激生产,也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18年新区实行松北一体发展区,使常住人口达到77.9万人,具有内需消费潜力。因此,一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培育扩大中间阶层,成为消费主力军。二是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购买力。三是搞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劳动者没有后顾之忧,减少储蓄率,放心花钱消费,推动消费与生产良性运行。

3、补齐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      

由于历史原因,新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不配套。新区要按照人口未来规模和需求进行测算,确定基础设施的分布,完善新区交通网络,优化路网结构。 新建道路与地下管廊同时建设。建立环境保护标准较高的供水、供电、燃气、 稳定安全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系统 。进行数字化建设,使信息网络设施作用日益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防灾减灾能力,设立紧急避险平台,紧急救助设施。结合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新区建设海绵型建筑、道路、广场、绿地,建设蓄水,排水,净化设备,保证城市水系健康可持续发展。突出地域、生态、民族与时代特色,把城与乡的优点结合起来,成为宜居的新城区。

要搞好居民住宅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引入社会资本(PPP)建立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居民社区,在城市建筑上要适应寒地文化特征,如防雪屋顶、防寒墙壁、双层玻璃、供热系统,建筑色彩以墨绿墙体配深红屋顶,彰显与寒地相容的色彩。

4、 推进用地制度改革,保障新区建设用地

新区建设快速发展,需要一定用地保障。要在确保基本农田和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农民“三权”有偿自愿退出,使其进入市场流通。针对农村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情况,对旧农村、旧宅基地和闲置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并调剂新区使用。同时盘活新区存量建设用地和低效用地。2015年松北区出台了《松北区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实施方案》,实施八项措施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促进资源合理配置,2015年松北区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企业七家,盘活低效闲置用地目标723.58亩, 2016年目标1000亩,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5%。建议国家应改革集体经营建设用地不允许征为国有建设用地的限制,建立哈尔滨市集体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同一建设用地市场。

农地转为工业或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都会涉及到很多拆迁、补偿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上访,甚至出现群体性事件,影响到招商引资,不利于发展。征地拆迁是一项政策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在拆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诉求,在拆迁过程中要有周到的配套措施,做到征地、拆迁、安置一体化。

5、吸纳人才,减少人口红利流失

人口集聚是新区的重要特征。近30年哈尔滨市是人口净流出城市,也是人口红利的输出地,新区的发展要实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才能发展。要吸纳发达地区及其他地区科技人才、工程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来新区企业、园区工作。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使新区成为“候鸟高层次人才”“网络工程师”的聚居地。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专家库,通过互联网远程解决问题,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外地人才。新区应出台包括优化发展环境,就业创业、创新创业,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融资与金融支持等方面优惠政策,为吸引省内外人力资源提供发挥作用的环境。要扭转哈尔滨市每年考入国内重点大学的学子归来较少,省内重点大学毕业生也是走多留少的状况,创立吸引优秀大学生回流的机制,如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同时,要对加大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对于新区所需低端人才则需要从农业人口向城市流动中解决,特别是在服务业,尤其是餐饮、家政、娱乐、环卫、零售、房地产服务等方面,需要外来人口支撑。一些制造业的小微企业也需要流动人口的参与。

6、加大对俄贸易活动中文化融通的力度

哈尔滨新区作为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在对俄经贸合作中,要搞好各个层面的文化融通、为经贸合作提供深层文化心理的支持。一是要加强与俄地方政府、官员的文化融通。增进协调和互信。二是加强企业对俄贸易合作中的文化融通,达到互利共赢。三是加强媒体在文化融通中的作用,促进经贸合作,营造融通合作氛围。四是加强培训,提升对俄经贸人员、劳务人员素质,树立文明形象。五是借助全方位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融通氛围。

7、突出旅游聚集区文化品牌形象建设

新区作为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要加大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新区是哈尔滨的缩影、代表。应充分利用哈尔滨的旅游资源,打造哈尔滨新区的国际旅游形象。

哈尔滨具有博大悠久的历史资源,神奇壮美的生态资源,多元纷呈的人文资源,奋斗向上的精神文化资源。树立全方位的旅游品牌形象,要把多民族、多地域、多国度国际人文特色显示出来。要继续宣传“哈尔滨—中国的cool(酷)市” (世界旅游组织规划语)、“冰雪让我们与众不同”(世博会中国黑龙江馆标识语)等特色口号,做好冰雪和避暑两篇文章,重点培育打造以“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使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建设登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