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18年第10期)
发布时间:2018-12-21 11:50:40发布人:zwq

关于道里区立业村兴业有机蔬菜

专业合作社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调查报告

市老科协调研组

 

为进一步总结秸秆综合利用的经验,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给市委、市政府领导当好参谋,哈尔滨老科协牵头,东北农大有关专家参加,组成调研组,专题考察道里区老科协推荐的太平镇立业村兴业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情况。调研组听取了全区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汇报。参观了立业农业园区综合利用秸秆的蔬菜大棚以及食用菌生产基地、秸秆燃料化加工基地。经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又查阅了有关资料,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 立业农业园区利用秸秆的基本情况

立业农业园区位于太平镇立业村红旗屯,园区占地面积2000亩。现有大棚1170栋,温室96栋,窖储库2.2万立方米,园区成立了齐心、红旗富有、业兴三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有蔬菜大棚599栋,温室36亩,且设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蔬菜除本市销售外,还远销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他们利用秸秆主要做了两项工作:

一是利用玉米秸秆种植食用菌。20175月,区老科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新发镇三场村黑龙江常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利用玉米秸秆种植食用菌实验获得成功,这一项目在太平镇立业村兴业合作社得到推广,产生示范效应。该园区投资40万元购置了年产500万菌袋的生产设备,投资100余万元建设了菌包、菌种、原料、培养四个车间和低温培养室,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食用菌生产线。他们以占比30%的玉米秸秆粉碎颗粒替代部分木屑制作菌袋,种植木耳。今年4月份利用玉米秸秆干料450吨制作木耳菌袋90万袋,在21栋棚室中挂袋出耳和利用6栋大棚露天摆放出耳。截止目前,木耳长势良好,已经批量生产和销售,总产量可达百万余斤,净收入在50万元到60万元之间。他们以玉米秸秆碎混拌玉米粉做基料,种植各类蘑菇。去年利用90吨玉米秸秆制作菌筐15000个,种植了鸡腿菇、平菇、黄磨、元磨、大秋盖等5个品种;今年利用200吨玉米秸秆(干料)做基料种植白平菇、黑平菇、榆黄蘑等10万袋,还利用50吨玉米秸秆湿料种植鸡腿菇、大秋盖、双鲍菇等。去年以来该合作社利用玉米秸秆做基料生产食用菌消化掉了近万亩土地产出的约6000吨秸秆。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但解决了木屑短缺问题,降低了原料成本,而且生产鲜菇的废菌糠有机质可达30%以上,比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产生的有机质高3倍左右,含氮1.5%1.8%,与新鲜畜禽粪的含氮量相当。废菌糠作为园区蔬菜生产的优质有机肥,67m2的废菌糠可还田大约667m2,基本上不需施化肥,减少化肥、农药成本150元左右,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的肥源,生产出的蔬菜绿色环保。农作物秸秆食用菌利用不仅可以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实现“点草成金、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无废生产”, 而且创造了“秸秆食用菌菌渣蔬菜资源再利用”的农田秸秆菌业蔬菜循环生产的运行新模式,为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一条最为有效、持久的捷径,从而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巨大,对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块。立业村兴业合作社兴办的压制燃料块企业已经投产。他们投资300余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捡拾机、抓草机、粉碎机、压块机等配套设备,形成了压制玉米秸秆燃料块生产线。该企业2017年利用玉米秸秆2160吨,生产玉米秸秆燃料块1800吨,销售收入72万元,净收入24万元。

二、道里区秸秆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是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食用菌。依靠秸秆资源和区位优势生产食用菌。以立业村兴业有机蔬菜生产合作社为例,主要生产双孢菇、鸡腿菇、球盖菇和巴西菇等草菇。同时园区的兴业合作社新上菌包生产车间、菌种车间、原料车间、培养车间、低温培养室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这方面前面已有详细叙述。

二是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燃料块。全区现已建成8家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块企业,其中太平镇2家(立业村兴业合作社、太安村黑龙江森冉生物质有限公司)、榆树镇3家(望哈村滨峰农机合作社、民权村鑫鹏农机合作社等)、新农镇3家(团结村九牧农机生产厂、新江村黑龙江省新江生物质有限公司等),每个企业设计年生产能力均为1万吨,秋后均可具备生产能力。这8家企业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每年合计可消化玉米秸秆8万吨。其中太平镇

三是以玉米秸秆为青贮饲料。全区饲养牲畜大户每年青贮玉米秸秆饲料在5000吨左右。

同时,区农林畜牧兽医局正在积极推进玉米秸秆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实验。如获成功,将成为玉米秸秆利用的大出口,也是秸秆还田、改善土壤、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的理想之路。

综上所述,按目前消化能力计算,通过利用玉米秸秆种植食用菌、压制燃料块、青贮牲畜饲料三种有效途径,每年可消化玉米秸秆9万吨左右,占全区秸秆产生总量的70%以上。

三、 制约我市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省、市政府加大了对秸秆综合利用的管理,出台了专门的文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据10月份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表明,10月份全国PM2.5浓度同比改善14%,其中哈尔滨改善最大,对338个城市平均改善率贡献了3.84个百分点。取得这些成绩正是省、市政府积极努力工作的结果,采取了有效措施,强化秸秆“五化”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落实各级政府秸秆禁烧主体责任和“五级”网络责任;加大了秸秆焚烧的巡查力度,实现了“零火点”。

但是,现在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制约因素:不同的利用方式消耗秸秆量不同,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异很大。虽然国家并先后出台许多经济激励补贴政策,然而,现有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导致付出巨大的公共财政资源却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的制约因素有:

(一)制约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的因素

1现行法律法规对农村土地的保护并不完善。过度依赖化肥农药,轻视耕地土壤保护,导致秸秆还田量低。

2、现行土地承包方式不利于土地保护,许多地方每年都重新发包,农民临时租种,不利于农民主动养护土地。

3、冬季气候寒冷,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增效迟缓,当季增产不明显,导致增效不显著,腐解速度慢还会影响下茬耕作。带病秸秆未经高温发酵,直接还田易导致病虫害蔓延,故不能直接还田。

4、秸秆还田关键农艺技术尚不完善及农机具尚不配套。

5、秸秆堆沤腐熟还田,由于秸秆运输成本、人工成本、堆置发酵机械等成本高,但秸秆养分低,农田使用量大,导致推广销售难。

(二)制约作物秸秆燃料化利用的因素

1、随着农民经济收入、对生活环境和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秸秆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的方式将逐步被取代。

2、秸秆气化和生产沼气,黑龙江全年10 ℃以下的天气在6个月以上,如果增加增温保温措施,成本提高,用户难以负担,严重制约了沼气的推广应用。

3、利用秸秆发电前期投资偏高,发电效率低,秸秆收、储、运成本偏高,即便有生物质电厂也只能解决周边秸秆的处理。

 (三)制约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因素

虽然秸秆含有一定养分可以直接饲喂,但秋后秸秆纤维化、木质化程度高,糖分等营养成分含量低,适口性差,严重制约了秸秆直接作为饲料的利用。由于成本问题目前青贮主要饲养奶牛,而黄贮、氨化主要饲喂肉牛,但由于个体户肉牛养殖规模小,黄贮、氨化成本偏高,影响其推广应用。

(四)制约作物秸秆基料化利用的因素

1利用秸秆生产作物、蔬菜栽培基质在欧洲和加拿大应用非常普遍。国内也在蔬菜和水稻育苗、无土栽培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尚不完全成熟,生产工艺与流程尚不规范,基质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统一的科学操作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大力推广。

2、近些年来秸秆栽培食用菌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由于示范点和规模还不够,栽培户对作物秸秆做基质心存疑虑,基层技术推广人员稀缺,不能满足技术服务的需求。对于秸秆前期处理、不同菌类秸秆比例、适宜秸秆基质栽培的优良菌种、温湿度等栽培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四、哈尔滨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

1、完善各种综合利用措施,实现综合利用率为100%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坚持政府引导、部门协力,市场运作、要坚持多元化利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赢得农民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农业生产者和相关企业去积极实施,让使用者和生产者都获利。按照秸秆产地合理区域半径的就近就地利用原则,降低收储运输成本,建立秸秆利用企业和收储组织为核心、经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秸秆“五化”利用的措施,实现利用率达到100%

2、大力推行秸秆直接还田

在制定严禁农牧业废弃资源乱堆放、焚烧等管理制度的同时,推行秸秆直接还田。利用田间地头或坑沟进行秸秆堆腐后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在国家“黑土保护”项目区的五常市、宾县、巴彦进行秸秆直接还田示范,增加秸秆还田面积。

3、推广秸秆养畜,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

哈尔滨市人口多,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牛羊肉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大力发展肉牛和肉羊养殖,通过规模养殖,推广秸秆养畜,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一般每头肉牛一年需要2000千克秸秆,大约6亩地生产的秸秆。根据2016年全省畜禽养殖调研,哈尔滨市肉牛存栏量282.7万头,可消耗秸秆500万吨,且根据人们需求和经济效益肉牛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开展秸秆养殖业扩繁工程可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目前,我省肉牛生产仅位于国内第8,大力投入肉牛养殖、扩繁,秸秆资源得天独厚,利用大量秸秆转化成肉类产品,变废为宝,提高农业产出的综合效益。肉牛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增加2倍的出栏可多消耗秸秆1000万吨。

大力推进秸秆快速氨化工程可大大提高秸秆饲料的品质。采用东北农业大学研制的秸秆快速氨化技术,可在3个小时内提高秸秆粗蛋白质10个百分点左右,平均4吨秸秆的粗蛋白质含量相当于1吨豆粕所提供的粗蛋白质,如能处理2000万吨秸秆,即相当于节约500万吨大豆的粗蛋白质,这项技术可以部分缓解大豆进口的压力,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需要重点推广。

4、在水稻种植大县示范推广利用秸秆生产育苗基质

目前五常市有20万亩水稻育苗采用秸秆基质,消耗近20多万吨的秸秆,五常现有水稻达220万亩,如果大力推广秸秆基质可以消耗百万吨秸秆,解决了当地取土育苗难的问题。秸秆基质可降解、无污染,保护土地资源和环境,还可替代部分化学肥料。

在哈尔滨的阿城、方正、通河等水稻大县重点推广利用秸秆生产水稻秧苗基质,秸秆基质化利用可达到几百万吨,市场空间巨大。

5、发展秸秆基质栽培食用菌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解决生产食用菌原材料短缺“菌林矛盾”问题,降低生产成本,还能解决秸秆的处理问题。避免焚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势在必行。

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可彻底改变原有资源浪费型的传统农业,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无废生产”,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较为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捷径。

哈尔滨市在发展食用菌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与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将其作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的重要抓手。市政府将强化产业顶层设计和组织推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哈尔滨绿色食品的一张重要名片。

2017年哈尔滨食用菌生产规模达23.5亿袋,产量42万吨,总产值46亿元。食用菌加工企业达30多家,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种植黑木耳、金针菇、猴头、香菇、滑子菇等20多个品种,其中黑木耳产量已达20亿袋规模,产值超40亿元,如果基料中30%—40%使用秸秆,仅黑木耳一项即可消费70-90万吨秸秆。木腐菌中的金针菇、滑子菇、平菇、鸡腿菇、香菇秸秆用量50%以上;双孢菇、杏鲍菇、大球盖菇、巴西菇、褐菇等=草腐菌可达60%-70%,秸秆消耗量达到100万吨以上

建议秸秆栽培食用菌循环利用模式:

 1)秸秆→食用菌→菌渣循环栽培→种植业三级循环模式

首先以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将其菌渣再利用栽培其他食用菌,实现培养料两次利用循环模式,产生的二级菌渣用作有机肥。

2)建立秸秆→食用菌→蔬菜种植的菌菜模式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食用菌代料,菌渣经处理可以作为蔬菜生产的有机肥料,在秸秆循环利用同时,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提供优质的肥源。

以立业农业园区菌菜循环模式为示范,在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推广应用,扩大以秸秆为原料的食用菌生产种类和规模。

3)秸秆→食用菌→菌渣直接回田→种植业

食用菌菌渣较疏松,透气性好,且营养成分高,经简易发酵后可将其还田,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积累和有益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环境条件,提高氮、磷的有效利用率。

4)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农民合作社收购秸秆,销往加工企业,实现秸秆资源的收购、运输、销售、利用一体化。发市场。

联合加工型和外向型的产业,以其为龙头,以立业农业园区为生产、示范、培训为基地,带动农户生产积极性,使农户增收、菇农受益,形成高效服务的产品营销体系,促进秸秆食用菌的产业发展。

6、建设秸秆食用菌产业带

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按照“宜菇则菇、宜耳则耳,偏远宜干、周边宜鲜”的食用菌产业布局,形成多品种供应的高效集约食用菌产业园区。带动全市秸秆食用菌产业形成“作物 - 秸秆 - 食用菌 - 菌糠 - 肥料(饲料)-还田”完整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的现代化深加工产业区。

7、加强技术研发和完善提高

加强宣传、培训、推广、指导等各环节,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和辐射带动作用。哈尔滨市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郭常满利用“秸秆+玉米”替代“麦麸豆粉+锯末”可以种出花脸菇、双孢菇、白平菇、杏鲍菇等数十种食用菌。成本降低50%,产量增加了一倍。解决了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问题;南岗区红旗乡已成食用菌生产专业乡,通过“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将科技与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做大做强了龙头企业,而且壮大了基地发展,带动了农民快速增收致富。

总的看,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仍存在制约因素,希望有关部门再接再厉,克服制约因素,全面打胜打赢治理秸秆焚烧这一仗,还百姓清洁的空气,明朗的蓝天。

 

市老科协调研组:

徐凤花   东北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执笔)

谢小来   东北农大动物科技学院 教授

都昌杰   东北农大农副产品深加工教授

  伟   市老科协调研咨询部部长

曹桂林   市老科协调研咨询部副部长

 

 

                                                                                                   20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