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18年第9期)
发布时间:2018-12-21 11:48:58发布人:zwq

提高供热室温标准的可行性简要论证及建议

李德滨

 

一、世界通行供热室温标准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

世界供热室温标准被称为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其标准是按人体温度摄氏36—37度以下10度为限,即均在27度以上,至30度之间。

例如在俄罗斯,其莫斯科为29—30度,圣彼得堡为28—29度,远东地区为27—28度。

在我国,由于哈尔滨定为18度,吉林、辽宁也仿照这个标准。而北京则为25度,低于25度即可举报投诉。

二、低于生理健康室温标准对人是有伤害的

低于27度室温,人体血管会显著收缩,垃圾排除受阻,血液流动会阻滞,长期会引发一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骨科疾病、妇科疾病、男科疾病等。这种较低室内温度环境所引发疾病,不仅高发且难以治愈。尤其对老年人、产妇、幼儿、气管不好体质的人影响更突出。

 

三、我市供热室温标准是落后产能的产物

我市供热室温标准定为18度,是40年前定的。当时供暖主体是小锅炉企业。

开始供热室温标准是16度,市里委托市人大城建委调研,提出提高供热标准,拟达到25度。

调研遇到阻力,主要来自小锅炉企业和主管部门。小锅炉企业提出:“大网集中供热,不增成本就能达到26度。我们烧不上去,要提高室温,就得增加热费。”他们认为把用户室温烧到18度,可达到有盈利且不亏损。

在这种背景下,18度就成为哈尔滨市供热室温标准。这个结果,不仅使小锅炉企业达到满意,可以盈利;而且大锅炉企业调整降温,还可谋得更大利润。显然这个标准,不是以人体生理健康为准则,而是以当时落后产能及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标准制定的。

这个标准一旦定下来,不仅影响哈尔滨市居民不能享受的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而且波及吉林辽宁,因为地处比辽吉更北的哈尔滨执行的就是18度。

四、上级文件及领导多次提出提高室温标准屡遭抵制

1981年国家联合考察组来哈市考察城建工作,明确指出:18度室温太低了,对人体是有伤害的。而且小锅炉热效低,污染严重。你市应尽快发展集中供热,把小锅炉挤出市场。室温标准应提到25度以上。

1986年,国务院发文件,要求各地遵照执行,发展集中供热,提高供热标准。

2011年,黑龙江省人大颁发城市供热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于18度室温标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汪光燾被派到哈尔滨市任市长。任职期间,他明确提出,哈尔滨市制定的18度室温标准太低,不符合人们的生理健康需要。在他主持下,调整了供热管理部门,制定了提升供热室温标准文件。遗憾的是这项工作未及落实,在哈工作仅两年的汪光燾被调回北京。

五、四十年我市这项改革任务未能推进的原因

具体归纳起来有三条,不展开。这就是:

一是小锅炉企业强烈阻挠。

二是主管部门不作为。

三是领导干部懒作。

六、室温太低对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跑南方避寒人越来越多。室温18度,人要穿秋衣绒衣,甚至棉衣。如要上卫生间、身敷药贴、洗澡等都显得不方便。特别是患哮喘病的人与老年人,在这种室温下会非常不舒服。所以在哈很多人,特别是老年人一到11月份就跑到南方去躲避寒冷。其中一些老年人并不情愿去南方折腾,但室温太低无奈离开自己熟悉且习惯的“老窝”,离开经常照看自己的子女亲人,去陌生地求生。这种逃离,已不是小群体,仅冬天在三亚的哈尔滨人就有20—30万。在海南岛其他地方以及北海等地,还聚有大批哈尔滨人。可以说,这种冬去夏来是一个往返性大逃离、大迁移。

2人才留不住。在哈尔滨毕业大学生,多数跑到南方求职谋生;国外留学人员多不愿在哈尔滨定居;吸引人才也多因冬天室温太低,外地人才不敢前来哈市工作;在哈工作多年的而老家在关内的人,多想方设法离开哈市,在关内或南方寻求发展。“孔雀东南飞”已成为哈市留不住人才流行语。

3投资人不愿到哈尔滨投资。有句流行语“投资不出山海关”。很多投资人看到哈尔滨冬天冷,投资产业成本高;冬天居住室温又低,不敢在哈尔滨投资。当然不愿到哈尔滨来投资,还有营商环境等其他因素。但天冷对关内人特别是南方人是一个巨大挑战。

七、当前实施提升供热室温标准的可行性

1、供热已成为党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为提升供热室温标准提供了难得机遇。十九大特别强调民生工作。习近平近期讲话几乎都离不开民生工作。即使推进东北振兴,也依然强调搞好民生工作。928日在沈阳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对东北地区提出六点要求。其中在第一个要求中就提到“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在第六个要求中讲到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时强调指出:“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对人才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提高供热室温标准正是拴心留人的重要一环),这不正是我们当前发展迫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吗?集中供热成为中央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一个重点,这对于我们来说,正是提高供热室温标准的最好时机或机遇,也是中央给予的最大支持。

2改革供热室温标准这一任务的条件已成熟,这为实施提高供热室温标准铺平道路。

供热企业主体发生了变化。40年前,供热企业主体是小锅炉,今天供热企业主体是大锅炉,即是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有能力把室温提升到26度。

有了成功的实践和经验可借鉴。北京一直实施供热室温为25度,不达标业户可投诉;我市南岗有的社区一直实施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保持在26—28度;汪光燾在任期间提出一套实施提升室温标准的措施,只差实施。

上级有文件和领导有指示,认为18度室温太低了,不适于人体生理健康,提出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升室温标准。

3、真正回答与解决老百姓深切期盼,这为实施提高供热室温标准奠定了坚实社会基础。提高供热室温标准,可以说是解决我市老百姓多年期盼,被视为政府为老百姓做的得民心、遂民意的一件大好事。衣食住行四件生活大事中,保持室内温暖、达到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是民生中一个重要内容和方面。老百姓热切期望政府能为老百姓做好这件事。得民心,符民意,是实施此项改革工作的社会基础。

八、实施提高供热室温标准的建议

1、坚持民生新理念,把提高供热室温标准当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哈市供热室温标准,既是关乎哈市老百姓民生的大事,也是关乎影响东北地区老百姓民生的大事。既是关乎哈市老百姓生理健康的大事,也是关乎哈尔滨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大事。这既是一项了不起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改革的重要方面。做好提升哈市供热室温标准这项改革工作,实际上就是在具体落实中央坚持民生的新理念,也就是在忠实履行以人为本的十九大精神。

坚持民生的新理念,为民办好事,把提高供热室温标准当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此项改革工作的前提。

2、政府牵头,调动管理部门和供热企业两个积极性。

建议市政府安排市一级领导牵头,组织和领导此项改革工作。

建议市政府或管理部门组织力量进行可行性调研论证。人大、政协也应从各自角度进行这种调研工作。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提出可行性改革方案。

建议提高我市供热室温标准目标应争取达到世界通用的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要达到此项目标,一定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兼顾通用标准,另一方面也要照顾热企实际。在关照两个方面实际基础上,找到一个可行的平衡点。这样可能会出现至少两个可行性方案:一是一步到位,即一步达到25—26度。二是分步到位,比如第一步先达到22—23度,以后再逐步提升室温,直至达到世界通用的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

我市供热室温标准目标确定后,就可形成可行性行动措施方案。

3、实施方案确定后的制度化法制化。

建议在多方面论证完善后,交由市人大讨论通过,颁布《我市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的有关规定》,或由市政府颁布《我市人体生理健康室温标准的有关条例》,以法规形式固定下来。以达法制化制度化。

4、实施过程监督监察

由于此项工作属于改革内容。建议此项工作一旦立项,纪委等相关部门就应介入。并注重发挥媒体、大众等监督作用,对此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不作为、懒政以及利益输送等不规范行为进行监督监察。人大、政协也应适时介入,以保证这项事关全市民生大事的社会工程完善、完成。

 

 

                                                                                                 201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