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科协智库 >> 建言献策
特约老专家建议(2018年第8期)
发布时间:2018-12-21 11:47:39发布人:zwq

关于打造我市旅游强市品牌形象的咨询建议

 

省科顾委社会民生专家组副组长

哈尔滨市老科协特邀专家研究员

董鸿扬

   

发挥我市丰厚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强市品牌形象,是落实我省建设旅游强省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我市具有博大悠久的历史资源,神奇壮美的生态资源,多元纷呈的人文资源,奋斗向上的精神文化资源,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1.博大悠久的历史资源。

    1)灿烂辉煌的古代历史资源。在古代黑龙江历史上曾出现渤海与金两次文明发展的高峰。

   一个是公元七世纪盛唐时期被称为“小中华”、“海东盛国”的渤海国。古肃慎族后裔粟末靺鞨人建立的渤海国。当时,哈尔滨地区属渤海国莫颉府管辖,莫州和颉州分别在今哈尔滨市的阿城市和宾县。靺鞨人培育的猪新品种“莫颉之猪”就是哈尔滨地区著名的土特产。

另一个是10世纪肇兴的古肃慎族一个支系黑水靺鞨的后裔女真人公元1115年建立的金王朝。金朝创建于松花江中游的阿什河流域,现哈尔滨市所辖阿城市,成为黑龙江历史上又一个文明高峰。金上京以北宋汴京为样板,周长30余里,雄伟壮丽,人口超30万,成为东北亚最富庶的大都市。创建了辉煌的金源文化,现市区内已出土多处金代古城遗址,大量精美文物,金代哈尔滨有较繁荣的商业和手工业。

哈尔滨先人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不甘寂寞,有不平凡的壮举,勇于开拓、南进,创造了威武雄壮的历史画卷。 建立金王朝的女真人曾逐鹿中原,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两个王朝,统治了淮河至秦岭一线以北的大半个中国,与南宋政权对峙,从而在当时我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主角。在祖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曾建立后金和清朝的满族,也是起源于哈尔滨市所辖依兰县附近的建州女真,1635年废女真旧称,定族名满州。公元1644年挥师入关,建立清朝统一中国。为推进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哈尔滨地区古代先民及其子孙们割据或入主中原。这是其他边疆地区所没有的。哈尔滨先民的开拓进取英雄业绩,是哈尔滨历史的亮点,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留下阿城上京会宁府以及哈尔滨市区的金代遗址的古迹为我们打造旅游品牌提供了重要依据。

     2)近现代繁荣的建设者。

     近现代哈尔滨市有两个经济繁荣时期。

     一个是上世纪30年代前。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伴随着中东铁路的通车,国内外人流、物流、资本流、信息流涌入哈尔滨地区。艰苦创业的“闯关东”移民,与当地的“土著”各族人们一道,抓住机遇,在极短时间里开办了许多工商实体并打破了洋人的垄断地位,而且兴办了学校、报馆、书局、电台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体育设施,使哈埠迅速崛起发展为名震中外的国际性大都会。接连不断地创造许多“全国第一”,哈尔滨地区成为全国较为发达的地区。

     另一个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五期间(1953-1957)黑龙江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市份,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十分之一,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黑龙江市有22项,其中哈尔滨有13项,成为中国老工业基地。近现代两个繁荣时期的物化与精神成果,为大城市风光游,大工业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神奇壮美的生态资源。

首先,哈尔滨所辖地区有广袤的森林,小兴安岭的余脉、张广才岭、老爷岭林带分布于我市尚志、通河、方正、五常等市、县。有林地262.82万公顷。第二, 哈尔滨地处寒温带,冬季寒冷漫长,有丰富的冰雪资源,成为“冰城”、“雪城”,寒冷已成为财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第三, 哈尔滨有丰富的水资源。市境内大小河流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沿江的水流、湿地、江畔形成一个带状公园,成为“夏都”避暑胜地,人们的亲水平台。

 3、多元纷呈的人文资源。

 人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创造文化的主体。哈尔滨在人口构成上具有多民族、多地域、多国度、多层次,迁徙流动性大的特点,形成了多元纷呈的人文资源。

 一是多民族人文资源。多民族聚居是哈尔滨地区特点之一,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形成了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互相交错聚居的格局,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

二是多地域人文资源。多地域人口汇聚是一重要特点,当年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的农民,上世纪50年代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技术人员、工人、支边青年、知青、文艺界人士给哈尔滨带来众多文化因子。

  三是多国度人文资源。近现代以俄、犹太、日、朝鲜、欧美为主的多国移民迁入,使哈尔滨文化主体增加了异国成分。近现代俄国向黑龙江地区有三次移民高潮,到1922年哈尔滨的俄国移民多达15.5万多人。欧美一些国家的移民以传教士、商人、工厂主、金融家等不同身份迁居哈尔滨。哈尔滨在1934年就有英国、法国、意大利、波兰、美国等23个国家移民3256人,这使哈尔滨人口构成在多民族、多地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国度的特色。

    4、积淀丰厚的优秀精神资源

我市优秀精神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些优秀的精神是我市各族人民在革命、开发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是几代、十几代哈尔滨人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近现代抗击沙俄、日本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这些优秀的精神资源中贯穿着红色的主旋律。如“闯关东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哈尔滨抗洪精神”、“ 哈尔滨城市精神”等等。哈尔滨是座英雄的城市。

在抗日战争时期,哈尔滨是领导东北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心和指挥部,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涌现出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赵尚志、周保中等举世闻名的抗日英雄。

 近现代哈尔滨的发展建设中形成了“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1998年特大洪水,在抗洪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体现了这座城市的英雄气概。这为打造哈尔滨旅游强市品牌提供了基础。

当然,打造我市旅游强市品牌形象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对于我市古代文明形象宣传不够得力,对金王朝与金源文化的知晓率不够高;能代表我市生态强市品牌形象的标志性产品较少,除“冰雪大世界”,“亚布力”,之外,叫的响的大品牌不够多;我市生态旅游业发展层次不高,不利于提升旅游生态强市品牌形象;生态旅游服务与监管存在漏洞,影响我市旅游形象;哈尔滨优秀精神资源开发、宣传的不够。

为发挥我市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强市品牌形象提出以下建议

1、全方位打造哈尔滨旅游强市品牌形象

1)对古代哈尔滨先民创造的文明高峰,如金上京会宁府遗存要深入挖掘、开发,并打造成品牌旅游景区。对于肇兴于哈尔滨,割据或入主中原的女真、满等民族不平凡壮举创造的威武雄壮的画卷,以及本世纪前30年的繁荣,50年代的辉煌要大力宣传。

   2)宣传哈尔滨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哈尔滨气候四季分明,冬夏两极突出,冬季“冰雕雪塑”的童话世界,夏季森林湿地的避暑胜地。要继续宣传世界旅游组织为哈尔滨市设计的旅游形象标识语:“哈尔滨——中国的cool(酷)市”以及“哈尔滨避暑甲天下”、“冰雪让我们与众不同”(世博会中国黑龙江馆标识语)等特色口号,打造哈尔滨旅游特色品牌。

  作为旅游资源富集的城市,必须要有黄金品牌来提高竞争力,做好冰雪和避暑两篇大文章。重点培育打造以“亚布力滑雪”、“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为代表在全国叫响的冰雪品牌;哈尔滨冰上运动名城品牌;以张广才岭凤凰山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哈尔滨“冰城夏都”、驰名中外的哈尔滨冰雪节等品牌。

  3) 宣传哈尔滨优秀精神所贯穿的红色主旋律,特别是东北抗联精神所体现的遗存以及代表人物的英雄业绩,使之成为旅游强市的品牌之一。

    这些红色的历史留下大量的革命遗址与文物。如刘少奇召集工人代表会议旧址,瞿秋白、李大钊、周恩来在哈尔滨居住旧址,中共哈尔滨国际交通局旧址,满洲市委旧址,东北烈士纪念馆,李兆麟将军墓,双城解放军四野指挥部纪念馆,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哈尔滨烈士陵园。据有关部门2010年统计,哈尔滨有形的红色资源171处,其中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遗址29个;重要党史事件、人物及人物活动地88个;革命领导人故居1个;烈士墓8个;纪念设施45个。这是哈尔滨市可贵的旅游资源。

 2.打造旅游强市品牌,实施旅游产业内部不同旅游产品,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1)要把历史遗迹游、生态游、民族风情游、红色旅游融合起来,设计品牌旅游产品。红色旅游还可以黑、吉、辽红色旅游景点匹配连线,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线路,也可与绿色森林游、蓝色湖泊湿地游包装整合形成“红、绿、蓝”结合的旅游线路。

2)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要使旅游业与生态食品业、健康养老业相结合。加强“北大荒”、“完达山”、 “翠花”、“五常大米”等品牌的质量升级,争创更多中国地理标志地产品,使绿色有机食品成为全市旅游餐桌第一食品、各地的主打招牌菜。要结合林区木材停伐,产业转型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重点发展林下经济,鼓励转产职工生产食用菌、三莓浆果、森林猪牛羊、溜达鸡鸭鹅等旅游绿色清洁食品。依托我市林区自然环境优势,打造“医养结合”与生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高端养老产业。北药开发重点要把我市在全国驰名的人参、林蛙、鹿茸等为代表的系列道地药材,作为生态旅游购物首选推荐品牌。

3.打造旅游强市品牌,要提升旅游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1)要把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打造成“世界知名、中国一流、带动周边、引领全市旅游新高地”。亚布力已经实现了“三山联网、无界畅滑”。全市旅游行业都应以亚布力为样板,以电子商务、大数据、“互联网+”为载体,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发,开通国内外旅游网站,建立完善我市重点景区营销平台。

2)加快智慧景区建设。在3A级及以上景区实施免费无线局域网、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功能全覆盖,提高旅游业信息化水平。

4.打造旅游强市品牌,要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培育和建设

为使旅游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综合效益的支柱产业,全市各地旅游管理机构要配备强将精兵,用一流人才抓旅游管理和服务。

1)企业员工尤其是导游员要经过正规培训持证上岗,不合格下岗,实行优胜劣汰,建立激励机制。

2)各大专院校要加大旅游专业招生比重,为我市培养大批旅游后备人才,确保我市旅游事业可持续蓬勃发展的急需。

3)大力发展旅游志愿者队伍,以旅游局、旅行社、景区、景点为主体,以云服务平台为载体,招募旅游志愿者队伍,主要为热心公益的旅游从业者、有爱心的社会公众,服务对象是各种类型的旅游者,形成庞大的旅游志愿者队伍,为打造我市旅游强市品牌建立雄厚的群众基础。

      

 

                                     20181015